建立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和配送机制。市建立基层药物集中采购和配送联席会议制度,由卫生部门牵头、成员由发改、食药、监察、科工贸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等部门相关人员和医疗卫生机构代表组成,定期研究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要求各区报送用药计划,及时督促供应商按计划如数配送所需药品,定期评价供货商,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基本药物储备制度。市卫生局会同市科工贸信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制定基本药物和特殊药物储备机制,确保基本药物和特殊药物的供应。
(六)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科学编制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按每万常住居民配备3名全科医生标准,落实市政府连续三年每年培训100名社区全科医生的工作部署,采取岗位培训、转岗培训和在医学院校公开选拔毕业生订单式培训的方式,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基本解决全科医生短缺问题。
规范全科医生管理。市卫生部门要制定全科医生管理办法,明确全科医生招录、培训、准入、监管、岗位要求、执业、职称晋升、工资待遇、优惠措施、绩效考核等有关事项。各区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全科医生需求计划。
切实做好全科医生保障。全科医生培养、培训经费由政府负责,全科医生工资福利等经费由区财政全额纳入预算,及时拨付到位,确保全科医生留得住,用得上,安心工作。
努力提高全科医生水平。依托医学院校或专门培训机构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通过建立对口支援、结对帮扶和多点执业等制度,使市、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定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全科医生开展医疗卫生服务。
(七)加快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资源共享为目的抓紧制定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摸清现有卫生信息资源基础上,立足市情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科学编制卫生信息化发展纲要,采取整体规划、避免重复、分步实施、滚动发展的思路,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基本解决信息不互通、资源不共享的问题,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效益。
以居民健康档案和病历记录为基础抓紧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切实加强基层广大医务人员信息化技术培训,转变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掌握适宜技术,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全员应用医生工作站。要切实实施区域医疗“一卡通”项目,优先开发居民健康档案系统、住院病历系统,实现“一本通”、“一单通”的网上传输,预约挂号、远程会诊和健康监护逐步到位,最大限度地方便居民看病就医。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