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调整郊区养殖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意见


  1、突出发展良种产业,提高郊区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本市科技、人才、基础设施、品种资源以及对外交流便捷等优势,通过品种引进、良种登记、联合育种、改良扩繁以及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生产、技术措施,加快发展养殖业良种产业,把郊区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规模良种群的良种供应基地。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良种产业技术服务体系,并逐步使之形成技术服务产业化。

  2、加快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降耗增效。一是鼓励发展奶牛、肉牛和肉羊等草食家畜养殖,有效利用粗饲料资源。二是鼓励发展饲料转化率高的肉鸡等产业,提高粮食转化率。三是通过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大力推广和普及优质高产畜禽品种,广泛开展经济杂交。四是调整和优化饲料企业产品结构,加快发展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优质高效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3、积极发展唯一性特色养殖,满足多层次个性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市特色资源优势,满足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大力开发和利用传统品种,进一步调整水产业品种结构,鼓励养殖名、特、优、新等精品鱼,加快发展郊区养殖业唯一性特色产品群,并使之逐步壮大为特色产业。

  4、积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瞄准国际市场,充分发挥我市肉鸡、肉鸭等深加工产品的劳动密集型优势和地方品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出口创汇型养殖业,提高郊区养殖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5、鼓励生产绿色和有机养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养殖企业发展绿色和有机养殖,加快生产附加值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郊区养殖业产品的质量和档次。

  (三)进一步转变郊区养殖业的生产经营方式

  1、推进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养殖,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要按照现代化生产工艺和动物防疫规程的要求,通过建设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和普及现代科学养殖技术,大力推进以农民家庭经营为主体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养殖,逐步减少农民家庭散养畜禽数量,提高郊区养殖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

  2、实行良种良法养殖,提高动物生产水平。推广优良品种,普及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饲养,进一步提高肉用动物出栏率和屠体重,提高奶牛和蛋鸡的单产水平。在保持适度养殖规模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动物单位生产效率增加产品总量和经济效益。

  3、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业产品质量。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推广和普及标准化生产。一要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对养殖业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要重点依法加强对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质量监测和监管。二要结合农业部免疫标识制度和我市“221行动计划”中的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养殖业生产标识制度,并以此建立起严格的产品追溯制度。三要深入开展无公害食品认证,到2008年,使郊区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由目前的150家增加到600家;绿色食品认证由目前的3家发展到10家。鼓励企业开展ISO和HACCP等国际体系认证。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