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产业结构现状,深入推进治污工程建设,为经济发展腾出环境容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加之人口众多,是造成我省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部分区域环境容量超载的主要原因。针对我省目前污染排放的实际情况,需要以污染减排为手段,深入推进以下减排工程。
一是持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我省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及时跟进,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规模应提高30%以上。要积极推进城镇第二、三污水处理厂建设,进一步改造完善城市现有污水管网,加快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使我省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有效控制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
二是强力推进涉水行业污染治理。“十二五”时期,要加快制定省定地方行业排放标准和流域排放标准,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手段,强化重点行业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促使相关产业和重点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提高污染治理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
三是全面推进电力和非电行业工程治理。到“十二五”末,需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完成电厂脱硝、烧结机脱硫、建材窑炉脱硫、有色冶炼烟气硫回收、石油炼制行业催化裂化装置烟气脱硫及尾气回收、焦炉煤气脱硫、工业锅炉烟气脱硫等工程建设,有效削减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
四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制定行业清洁生产标准,促使企业实施提标改造和清洁生产,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最大程度地控制和削减生活源、工业源及农业源污染物的排放,以腾出环境容量,支持经济发展。
(四)以环境容量为杠杆,推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环境容量的高效利用
1.强化倒逼机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十二五”期间,要以环境容量状况为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对无环境容量的重点区域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对造成环境容量超载的重点排放行业,如:郑州、洛阳市的电力、建材行业,平顶山市的电力、焦化行业,济源、三门峡市的有色行业,安阳、焦作、新乡等市的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行业等,制定严格的约束性政策和产业指导目录,促进落后产能淘汰和结构调整升级。
2.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在新建项目备案、核准和审批过程中,要根据环境容量状况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对无环境容量或环境容量匮乏的重点区域、流域,提高环境准入条件,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盲目发展;需加强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火电、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实行排污总量控制,行业内新建项目排污指标必须在行业内部替代解决,实行“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重点排污行业产能的无序增长,腾出环境容量和减排指标,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和河南省确定的14个重点工业行业的发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