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16.加快专业调整和建设。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我市产业布局,及时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形成与全市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结构,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本地区传统工艺等领域打造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所有专业均达到合格标准,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0%以上专业创建成省级品牌专业,并努力创建8个国家示范专业。
17.加快新设专业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对接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布局的实训基地,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能力,再重点建设5个新兴产业的实训基地。
18.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探索成立苏州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以教科研来推进课程改革,创造性地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应用,实现教材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引进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和对应课程,20%以上专业课程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19.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倡导职业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德高技强、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实施德育学分制,每所职业学校设有若干德育特色项目,为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奖项,培育学生个性特长。实施“优秀工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行动计划”,组建企业家讲师团,评选德育工作先进学校。50%的学校建成省级和谐校园。
20.改进教学方式。普遍推行仿真实训教学和理实一体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成立苏州市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库,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建成标准统一、分布存储的苏州教育数据体系和认证系统,开发使用覆盖专业主干课程的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建立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建成教学资源库,建设100个“苏州市职业教育品牌数字化实训教室”。对接职业标准,实行分层教学,实施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在各自基础上的普遍提高。
21.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贡献水平评价学校的评价模式。健全由政府部门、企业、学校及社会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定期开展学生满意度、家长满意度、企业满意度测评。
22.深化创业教育。成立苏州市职业教育学生创业(指导)中心,搭建学生创业平台,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实践和创业服务一体的创业教育体系,努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全市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示范基地,对全市职业教育的创业教育起到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每个学校建有具有特色的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项目,参加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学生人数明显增长,培养一批成功创业典型。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