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推进职业学校与开发区的紧密结合。根据我市多数职业学校建在开发区的特点,推进学校和开发区合作办学。依据开发区的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开发区的发展,服务开发区的建设,形成与开发区产业布局相符合的专业布局,深度开展与开发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培养培训开发区需要的人才,办出职教特色,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四)创新队伍建设机制。
10.探索建立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开展教师培训需求调研,设置培训科目,招聘培训教师,会同劳动等相关部门组织培训、考核和发证工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在专业与课程开发等方面提供咨询和指导,组织各类教育教学研究和各种教学观摩活动,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11.扩大苏州市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基地规模。在全市各类企业中,继续挑选一批规模大、条件好、专业强的企业作为职业学校教师实践基地,使全市教师实践基地达到100家。每年选派千名以上教师到基地进行学习实践活动,使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熟悉现代企业管理和文化,掌握先进技术和设备,把握人才需求动态。
12.实行“教学咨询师”制度。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担任职业学校“教学咨询师”,对学校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共建教学体系,编写实用教材,合作培训师资,共同进行质量管理,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13.实施名师骨干培养。分三年对所有专业教师培训一遍,分五年对所有公共基础教师培训一遍。每年组织校长培训、专业负责人培训、实训基地负责人培训和课程改革负责人培训,提高其能力素质水平。努力创造更多条件,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开展国际交流与培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20%以上,专业教师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75%以上,获得技师、工程师以上资格的比例达到30%以上,50%以上的专业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创新工作室,培养和引进10名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战略眼光的校长,评选20名优秀实训基地负责人、30名优秀专业负责人和40名优秀课程改革负责人。
14.建立全市职业教育企业讲师库。通过行业协会和企业,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作为职业学校企业讲师,建立职业教育企业讲师库,形成兼职教师群体,确保职业学校有25%左右的兼职教师。
15.在国际教育园和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进行“师资共享、柔性管理”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试点,打破园区内中高职院校的界限,根据教学需求,在园区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实行师资的共享,发挥教师队伍团队的整体效益。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