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的通知

  (十七)强化环境治理,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完成重点河道和西部沿海水系的综合整治。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和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到2015年,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其他地区达到80%。(市水务局牵头)
  强化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促进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减排与回收利用,严控余泥渣土污染。加快淘汰或优化重污染企业。到201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市城管局、人居环境委牵头)

  深入开展大气环保工程,全面完成燃油电厂“油改气”,推动电厂烟气脱硝。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逐步提高车用燃油和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烟尘、扬尘、粉尘和各类颗粒物的污染控制,建立完善灰霾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防控体系。(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表13 强化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具体措施

市水务局

●制定实施全市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实施计划,加快完成深圳河、龙岗河、观澜河、坪山河、茅洲河等重点河道和西部沿海水系的综合整治。

●以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为重点,开展以水生态保育为主的环境改善行动。

●加快建设福田、公明、西涌污水处理厂,推进龙华、平湖、沙田、沙井、燕川、观澜、铺地吓、固戍等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建工程。

●大力推进原特区外污水支管网建设和排污口接驳管道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排水管网清源行动。

市人居环境委

●2015年前完成全部火电厂低氮燃烧器改造以及妈湾电厂烟气脱硝,完成2300台锅炉的综合节能改造和污染治理。

●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淘汰重污染行业企业,每年按10%的比例淘汰或优化电镀、线路板、印染、造纸行业中的重污染企业。

●推进医疗废物、危险废物焚烧处置工程和安全填埋场等建设。

市城管局

●加快推进东部、白鸽湖、老虎坑、南山垃圾焚烧厂、下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等垃圾处理设施的新建、扩建工程,继续推进老虎坑污泥处理工程建设。


  (十八)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国家生态示范市。严守基本生态控制线,实施生态保护分级控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生态节点恢复为重点,加快构建“四带六廊”生态安全网络。推进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等各类公园和城市立体绿化走廊建设。到2015年,基本完成“四带六廊”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6%,建成约2000公里绿道网。(市人居环境委牵头)
  表14 加强生态建设的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具体措施

市人居环境委

●加快推进城市绿道、社区绿道建设,启动与区域绿道的连接互通工程。到2015年,形成约300公里区域绿道、约500公里城市绿道和约1200公里社区绿道网络。

●推动在主要河流、饮用水源水库、近岸海域保护与建设一批湿地。

●开展宜居城区、街道、社区的试点工作,到2012年底,创建30个宜居示范项目。

●加快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区规划建设。

市城管局

●加快推进大鹏半岛、塘郎山苏铁、清林径等自然保护区和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到2015年,新建森林公园11个,社区公园50个。


  六、文化发展质量提升行动
  坚持文化强市,提升文化发展质量。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创新,建设开放包容、创新多元的城市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到2015年,全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达到2.3册,文化创意产业规模达到5800亿元。

  (十九)建设文化设施,夯实文化发展基础。加快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形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群。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构建十分钟公共文化圈。

  加强对大鹏所城、南头古城等体现岭南文化特色的文物和改革开放历史文化的保护,加大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力度。(以上两项由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二十)推动文化创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促进文化与科技、时尚和创意的有机融合,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加快发展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视听、数字出版、新媒体、文化旅游、影视演艺、高端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创新型文化企业。不断扩大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影响力,支持文化产权交易所开展交易品种和交易制度创新。(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创新文艺创作的扶持方式,构建科学的文艺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在文学、美术、影视和音乐等领域,推出一批高水准的文艺精品,培育深圳学派的文化团队。(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二十一)提升文明素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文明创建系列活动,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升城市公共文明水平。(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覆盖全市的学习网络,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支持老年大学、家长学校、妇女学校发展。(市教育局、文体旅游局牵头)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大力推进“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和“设计之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品牌建设,提升现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构建规模化、系列化、多层次的文化活动品牌体系。(市文体旅游局牵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