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的通知
(深府办〔2011〕8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九月六日

  关于创造深圳质量的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创造“深圳质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庆祝大会及出席大运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题主线,按照“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要求,以“深圳质量”为标杆,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四大导向”,实施经济、社会、城市、生态、文化发展和政府服务等“六大质量提升行动”,使经济更有效益、民生更为幸福、城市更富魅力、生态更加美好、文化更具品位、政府更趋高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领先全国,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的跨越,彰显经济特区新优势,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典范城市。

  (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深圳质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经济特区的新标志,形成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全体市民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特区一体化的城市发展格局、开放包容创新多元的特区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本市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47吨标准煤,万元GDP水耗累计下降20%。

  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行动

  坚持以质取胜,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快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自主创新体系和“高、新、软、优”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培育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到2015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达到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35%、40%。

  (三)坚持自主创新主导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广聚优质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逐步向知识创新延伸,向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拓展。积极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深圳,加快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国家基因库建设。实施“十、百、千”工程,到2015年,建成10所特色学院,培育大批专业化创新人才;建成300家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实施500个国家级、市级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实施1000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牵头)

  积极推进核心技术突破,实施科技登峰计划,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基因工程、干细胞、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攻关,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973等各类国家计划和科技项目。

  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的投入,落实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探索设立科技创业银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代办系统,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到2015年,力争培育200家中小企业在海内外上市。(以上两项由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深入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到2015年,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2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100家。(市市场监管局牵头)

  表1 自主创新的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具体措施

市发展改革委

● 以深圳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数字电视试验区和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为重点,建设一批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

市科工贸信委

●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战略领域,组织引导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互联网、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推动建立一批细分行业产业技术联盟,推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标准制定,促进形成协同创新的技术链和产业链。

●在生物医药、IC设计、软件测试、动漫设计、通信、数字视听、新型储能材料、化合物半导体、装备制造、资源环境等领域组建一批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快IC设计产业园、重大装备技术研究服务平台等建设。

●制定出台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在高新区深圳湾园区、南山后海区域、龙岗大运新城、光明新区等规划布局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部集聚区。

●利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港生产力基地、深港创新圈互动基地等平台,吸纳港资企业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机构。推进香港高校深圳产学研基地建设,引进香港院校实验室在深圳设立分支机构。

市市场监管局

●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托管孵化、检索分析、代理代办、维权投诉、评估交易等一站式服务。

●建立市区两级推进标准化战略实施机制,推动建立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等标准联盟。


  (四)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和产业专项资金扶持计划,加快发展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基因工程与干细胞、生物医疗、核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智能电网、新型功能材料、数字内容、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到2015年,建成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11个新兴产业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成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基地。(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文体旅游局牵头)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产业能级跃升。建设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着力打造通信、集成电路、新兴平板显示、计算机、半导体照明、软件等六大产业链。拓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前沿领域,完善以环保节能和电子化为特色的汽车产业链,做强以电子工业专用设备为主体、以自动化成套设备为特征的数字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仪器仪表、办公设备以及电子工业专用设备、环保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市发展改革委、科工贸信委牵头)

  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强产业发展软性驱动力。加快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和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巩固全国金融中心地位。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各类基金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成为全国财富管理中心。推动东西港区协调发展,促进物流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形成以供应链服务企业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企业群,建设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和亚太地区重要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发展邮轮游艇等海洋旅游业,建设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积极承接离岸外包,大力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外包业务。(市金融办、交通运输委、文体旅游局、科工贸信委牵头)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完善总部经济政策,到2015年,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国际总部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部等总部企业40至50家,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坚持不断创优,以优质品牌、优质企业、优质产品的“三优”为导向,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到2015年,淘汰转移1万家低端企业。鼓励通过供应链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优势传统产业从一般加工生产向创意、研发、设计、品牌、服务高端核心价值链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一批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际化品牌,促进第二产业向生产性服务业的演变升级。(市科工贸信委牵头)

  表2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措施

牵头单位

具体措施

市发展改革委

●建设若干新能源领域国家级技术研发平台,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发展城市。

●完善以环保节能和电子化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支持比亚迪、五洲龙等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建设。

市科工贸信委

●加快装备制造业检测中心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推动虚拟现实技术、真三维显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在装备设计、制造、装配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制定服务外包发展规划,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知名服务外包专业展会,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国际资质认证。

●制定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完成规模以上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的转型。

市金融办

●积极争取中国银监会、证监会支持深圳建设银行业、证券业创新发展试验区。

●着力打造福田中央商务区、罗湖蔡屋围和南山前海三大金融集聚区,加快推进深圳市金融产业服务基地项目入驻。积极争取金融改革创新项目在前海先行先试。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类金融配套服务机构做大做强。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深圳证券交易所营运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市文体旅游局

●建立国家级创意产业园区,推进深圳创意信息港、环球数码创意文化科技研发基地、田面设计之都产业园、梧桐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市交通运输委

●完善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长城国际物流中心、深圳国际农产品物流园、西部第三方物流基地等项目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