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立诚信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征集、披露食品企业信用信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行食品安全诚信分类、动态监管,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对不良信用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强监管,建立失信惩戒制度。根据监管职责,建立动态反映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状况的信息档案和查询系统,并实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信息与工商登记、税务管理、金融服务等的融合对接。广泛开展“创放心食品、树企业形象”和承诺生产销售放心食品等活动,引导企业自觉接受全社会监督。设立食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培育优秀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放心品牌,提高食品行业诚信自律水平。金融、海关、税务等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十七)强化食品安全科技支撑。鼓励支持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科学研究,将重点放在食品检测、食物中毒诊断与处理、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分子分型、食品和食品危害物溯源、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的技术研究,以及食品安全管理、监测检验设备、食品生产工艺和包装材料科技创新等方面。加快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步伐,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科技部门要将食品安全科技放在突出位置,在项目、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
六、加快转变食品产业发展方式
(十八)提高食品产业发展水平。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制定《江苏省“十二五”食品工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食品工业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食品工业转型升级。同时,加强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鼓励引导食品企业落实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先进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行新标准、新技术、新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食品安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加强企业食品安全师培训和认证工作,大型食品企业要内设食品安全监控机构,并做到专人负责、持证上岗,确保各项食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积极培育食品加工配送中心、生鲜处理中心、中央厨房等,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商业业态,鼓励具备集散功能的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场所升级改造,引导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逐步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场所,推进食品生产经营集约化。
(十九)完善扶持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严格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产业规划、用地、投资、融资、财税、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市场潜力大、品牌效应强、市场信誉好的食品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各类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要适当向食品产业倾斜,扶持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对经济效益好的食品企业和优势食品项目,金融机构要从授信规模、放贷等方面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迅速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