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面对新时期人口形势变化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人口问题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全市应当从全局、长远、战略层面上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深层次矛盾,加快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利益导向的人口计生管理新机制。
1、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十二五”人口计生发展的统筹管理体系。在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创新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坚持“六个不动摇”,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坚持目标管理责任制不动摇,坚持“党政、计生、部门”三线考核机制不动摇,坚持一票否决、黄牌警告的惩罚机制不动摇,坚持创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动摇,坚持改善计划生育家庭民生问题的理念不动摇。严格落实相关部门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切实兑现有利于计生家庭入学、医疗、生育及养老保险等优先优惠政策。加强部门信息沟通,实现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人口信息系统基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两非”(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建立完善计生、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移民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形成全社会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新局面。
2、强化教育培训,完善“十二五”人口计生发展的队伍体系。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建设,配好人口计生部门领导班子,尤其要选好配强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的计生干部要放到重要岗位上使用。探索建立系统内部干部“上挂下派”交流制度,选派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到上级部门挂职,选派业务骨干到下级部门挂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大计生队伍人员的补充更新力度,充实队伍力量。积极开展岗位练兵等大规模教育培训,采取以会代训、岗位自学、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拓展培训渠道,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信息采集能力。认真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师教育培训,加快基层计生队伍职业化建设步伐。
3、强化优质服务,完善“十二五”人口计生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以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宗旨,树立共赢的战略理念,建立计生、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协调制度和运行程序,统一做好一条龙公共优质服务,整合公共资源,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特色,提升服务水平,简化管理程序,确保人口公共管理服务的实效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争取立项建设市计划生育指导中心和村计生服务室,形成以市站为指导、县站为龙头、乡站为基础、村室为补充、流动服务车为纽带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推进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争取建立县级优生监测实验室,建立出生人口监测制度。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配齐助理以上职业医师,合理分流非技术人员,提高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育龄妇女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咨询和技术服务,提高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水平和自我保健意识。
4、强化措施落实,完善“十二五”人口计生发展的利益导向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以少生快富工程为核心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严格落实国家自治区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扩面试点。积极开展少生快富示范村(户)创建活动,将示范(村)户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相结合,做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家庭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一本通”制度,在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政策体系时,突出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衔接,充分利用部门优势,采取项目优先、科技扶持、政策优惠等措施,加大项目捆绑扶持力度,提高计划生育家庭经济收入,加快项目户的致富步伐,引导更多的群众响应计划生育政策。
5、强化资金投入,完善“十二五”人口计生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投入体制,在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必需经费的前提下,做到“足额预算、分级负担、专项列支、逐年增长”,使经费投入与经济社会相适应,投入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认真落实村级计生工作人员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做到工资报酬不低于村干部工资的80%,并按照财政增长情况,不断相应提高,确保村级计划生育有人干事,有钱办事。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