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基础工作得到加强。围绕“基础工作提升年”活动,积极推进服务站标准化建设,不断加强计划生育专业队伍建设,计划生育“三级”网络得到巩固完善,技术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争取国债项目资金1234万元,自筹资金1872万元,建成了县、乡服务站47个,配置彩超、手术床等医疗器械和相关设备300多台(套),为基层服务站配备计划生育服务车2次累计144辆。2010年底,全市计划生育行政机构人员145人,技术服务机构人员580人,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达78%,中级以上职称的占19.5%,全市计生服务网络承担了90%以上的手术量。结合机构改革,在确保人口计生机构编制、人员稳定的前提下,增设了市计划生育督察队和流动人口科,缓解了人员紧张、机构不全、职能交叉的状况,夯实了基层网底。
(五)优质服务深入开展。自2006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一无”乡镇达标和“星级”乡镇创建活动,2008年底全市所有乡镇实现了“一无”乡镇达标。2009年以来创建“四星级”乡镇11个,“五星级”乡镇7个。隆德县成功创建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县,原州区、彭阳县先后成功创建为全区优质服务先进县。通过开展“创优”、“达标”活动,促进了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
(六)利益导向机制日趋完善。认真落实以“少生快富”工程为重点的国家、自治区三项奖励扶助制度,出台了《
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惠农政策中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意见》,县(区)针对各自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奖励扶助标准,加大利益导向政策吸引力。“十一五”期间,全市“少生快富”工程惠及29551个家庭,兑现奖励资金8900多万元。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先优惠政策,加大对项目户的捆绑帮扶力度。使每个家庭至少有2-3项捆绑项目,最多的达到6-7项,受益资金平均每户2000-3000元,最高达4万元,项目捆绑覆盖面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少生快富”示范户创建活动,累计创建自治区级示范点69个,示范户994户,市、县级示范点86个,示范户1540户。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七)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通过执法培训,市(县)执法人员实现了全员执证上岗,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主体建设明显增强。严格贯彻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一法一条例,规范执法行为和授权委托,建立和完善了计生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公示制等执法制度。开设阳光计生服务热线,推行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和办事事项、程序公开,“阳光计生”行动成效明显。畅通信访渠道,推行首问责任制,积极开展“四评”活动,提高了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度。开展了奖励扶助、社会抚养费征收、节育措施落实、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计划生育情况等专项清查,有力遏制了违法生育现象的发生。
(八)综合治理局面正在形成。制定完善了《固原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职责》,建立了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和信息月报制度,强化公安、计生、建设、城管、工商等部门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中的沟通协作,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级负责、属地管理的责任体系。全面加强信息化建设,5县(区)、6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完成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录入全员人口信息147.8万人,信息覆盖率、完整率分别达到99.38%和93.13%,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二、“十二五”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形势
“十二五”期间,我市受人口惯性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面临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日益凸显。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每年进入婚育期妇女人数均在2830人以上,按照总和生育率2.15预测,我市2015年人口总数将达到160.8万人,人口总量的持续增长对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