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

  (二)主要原则:围绕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通过“加减乘除”多法并举,创新农民增收路径。加法,就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着力扩大资源资产权属的租金股息收入。减法,就是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减轻农民生活后顾之忧,通过提高农业补贴减少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通过帮扶低收入农户减少困难人群比例。乘法,就是积极发挥财政投入拉动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农民创业带动就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的乘数效应。除法,就是努力降低分母,鼓励农民进入城镇减少基数;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职业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十二五”期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必须紧紧围绕“创新机制、激活要素、保障权利、补贴农业、帮扶贫弱、提升待遇”六项原则实现重大突破。

  1、创新机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农民组织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创新,激发郊县农村发展内生活力。

  2、激活要素。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按照价值规律推动要素市场的发展。

  3、保障权利。赋予城乡居民公平发展机会,保障农民的就业权、土地财产权等合法权利,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分配差距。

  4、补贴农业。针对农业的基础性、弱质性,加大对农业生产、生态的补贴、补偿,不断扩大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5、帮扶贫弱。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全社会力量,重点帮扶低收入农户和特困人群,保障其基本的生产生活需求。

  6、提升待遇。以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社会底线均衡。

  二、围绕目标,找准路径,明确实现农村居民收入倍增的突破口

  (一)目标要求: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2256元,力争23000元,年均增幅达到14.9%;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3:1左右。各郊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要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

  (二)推进路径:把促进就业创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着力在加强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级发展能力、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加快实施农业“1115”规划、推进农村产权化和合作化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

  1、拓宽农民转移就业渠道。统筹协调经济发展与就业结构,切实增强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吸纳农民就业能力,郊县工业投入占全市比重超过95%。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农民务工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强化农村就业公共服务,“四项制度”健全率达到100%,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转移率达到75%以上,动态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

  2、引导更多农民投资创业。扩大农民投资渠道,增加农民投资收入或股息租金等非生产性收入。鼓励农村能人率先创业,每年新增农民兴办的个体工商户3万户、私营企业3000家左右。依托先进制造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延伸创业;建设农民创业基地100个以上,推动农民集群创业。

  3、挖掘农村土地资源增值潜力。创新农村集体土地资源资产化的有效形式,力争两年内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交易市场,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基于土地收益和土地供求明晰农村土地市场价格,明确土地收益的权属和分配管理办法。大力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力争盘活建设用地10万亩。有效利用留用地政策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组织留用地2000亩左右。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增加农民林权收益。

  4、加快城镇化进程转移农民。按照新型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建成新市镇20个、启动推进新市镇30个,城镇化率提高3~5个百分点。大力推进“三个集中、三个置换”,鼓励以农民宅基地和房屋置换国有土地产权房;在村庄重建、农民集中居住安置过程中,加大对农民未婚子女的安置房分配,使农民在参与村庄重建过程中增加物业财产。鼓励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力争转移农民100万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