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旱洪灾害频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年70% 左右的降水集中在5-9月,且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人口耕地集中、生产总值占全省 85% 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2% 。十年九旱、洪水频发、旱洪交错,是我省的基本水情。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旱洪灾害日趋严重,部分区域水资源日益短缺;加之水利设施薄弱,抗御旱洪灾害的能力不强。
  ---防震减灾形势严峻。四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地震带中段,全省有 70% 的区域处于较高地震烈度区。“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省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期,汶川8.0级余震空间分布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当前,全省监测台网布设不足,监测系统整合与集成不到位,监测能力偏低,预警能力还有待提高,应对极端事件的基础还很薄弱。我省现代地震灾害呈现以下特点: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财产损失大,西部山区人员伤亡重;次生灾害重,衍生灾害损失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震灾害损失呈现非线性加速的增长趋势。我省防震减灾形势严峻。
  ---原生环境脆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加大,引发新的灾害风险增大。四川地处西南山区,原生环境脆弱,全省绝大部分城镇、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随着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规模及范围加大,引发新灾害的风险增大。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超负荷,部分建筑达不到设防标准,城市管理还比较薄弱,造成城市对自然灾害有明显放大作用并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广大农村,尤其是盆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滞后,农村居民主要依靠农业及其他自然资源为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不少农村人口因灾致贫或因灾返贫,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薄弱。
  ---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与科技支撑有待大力提升。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减灾救灾能力底子薄、欠账多。防灾减灾人才、应急救援队伍短缺,人才结构需要优化,应急队伍资源共享有待提高。应急装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足。防灾减灾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不足,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研究欠缺,科技投入的系统性和持续性需加强,现代化专业监测预警技术应用还有待大力提升。
  ---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机制亟需健全。当前,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和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尚未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还不顺畅,各级政府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化处理及公共服务水平还较低,建立信息畅通、协调有力、联动联防、运转高效的常态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机制刻不容缓。
  ---防灾减灾意识与防灾减灾形势需求差距较大。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意识亟需增强,城乡社区减灾工作模式尚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急需健全,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还较薄弱,识灾、避灾、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欠缺,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公共服务意识、增强公众参与防灾减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任务还较艰巨。
  总之,“十二五”是四川防灾减灾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战略期,要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加速推进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构建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