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1、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建设力度。近年来,通过撤并一些规模小、布局不够合理的学校,调整学校布局,如将九彩小学并入钱塘小学,将道山小学并入则徐小学,将温泉小学搬迁至语言职高原校址等。几年来,筹措资金7.39亿元用于学校改扩建与加固建设,扩建学校17所,新建校舍面积11.7万平方米,生均面积由4.89平方米提高到6.11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走在全市前列,2009年和2010年投资1.24亿元,完成加固及重建校舍面积6.3万平方米,约占需加固及重建总量的60%。通过校园改扩建,大大改善了学校特别是一般校的办学条件,斗南、湖前、井大小学等一批一般校面貌焕然一新,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本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发展目标,对鼓楼第二中心小学和铜盘中心小学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学校。
2、重视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现代化工作起步早,2001年建立了鼓楼校园网,实现了公文网上传输。目前,全区各校园实现了“校校通”、“多媒体进班级”等目标,部分中小学实现了“电子白板”进教室。全区学校图书馆已达到市级标准,其中8所学校获“省级示范图书馆”称号。建立鼓楼区教育区域网,实现了远程教育和网络视频会议。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使教师优质成长。
积极探索人事制度改革的途径,建立公开招考机制,能根据推进均衡教育的要求,尽量配齐配足紧缺学科教师。每年都将新招考招聘的新教师送到中心校培训两年后,再转回一般校工作,以缩短其适应岗位的周期,促其快速成为能在教学上独当一面的“教学能手”。将大批招考的优秀在职教师全部送入一般校,以提升一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校际合作、挂职锻炼、支教带教、定点指导”,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近三年小学教师轮岗交流人数达539人,占小学专任教师应交流总数的86.24%,今年鼓楼区被定为“福建省校际交流试点单位”。加强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把区教师进修学校建成教师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和信息中心。不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每年选派一定数量优秀教师参加全国、省级、市级骨干培训。推行全员培训、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训,举办总务主任和心理健康培训班。做好新教师轮岗交流培训,建立“学区共同体”,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在省、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有多人获得高名次。健全完善教师绩效考评机制,提高师德师风水平。每年通过表彰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激励广大教师做到以德立教,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