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紧紧围绕地区人才强地战略的实施,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面向地区知识产权管理干部,抓好世贸规则、
专利法、
商标法、版权法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其知识产权管理及公共服务的能力与水平;面向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提高企事业单位创造、运用、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水平;面向社会,培养从事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等工作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满足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需要;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提高地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输送知识产权后备人才。
(二)实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计划。根据自治区实施“知识产权万人教育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全地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管理人员、企业营销人员的知识产权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增强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各县(市)、地区组织、知识产权、人事、经贸、科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重点办好县(处)级领导干部、中(青)年领导干部、公务员、科技干部、企业管理及营销人员五个层次的培训班。要抓紧培养知识产权专门师资力量,为地区实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计划提供保证。
(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计划。坚持从大力实施以优势资源转换为重点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南园北牧”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出发,以提高地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为中心,立足地区重点项目的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统筹兼顾,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重点做好相关领域国际国内专利申请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选择科技创新的突破口,为项目技术的引进和开发提出策略性建议,并根据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关专利的研究、分析,建立实时高效的知识产权应急和预警机制,培育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科技优势;鼓励各农产品行业协会借助外观设计和商标,全力打造哈密瓜、葡萄、大枣等有机名牌产品,引导农民注册商标创品牌,大力加强农特产品的外宣力度,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经营、产业化经营之路,增强地区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加强领导,协调运作,狠抓“八项措施”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