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允许和鼓励在职和下岗职工从事肉牛养殖业并享受优惠政策。
二、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改良队伍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热心从事肉牛品种改良事业的人员,尤其是初高中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经过学习培训从事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县农牧主管部门要定期免费对从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扩大牛改良从业人员队伍,提高肉牛改良技术水平。鼓励改良技术人员坚持常年配种,延长配种时间,提高养牛效益。对黄改工作贡献突出的从业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二)加大用肉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力度,大力提高肉牛品质。大力推广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安格斯等优良品种,以改良本地黄牛。特别是采用德系西门塔尔肉乳兼用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地牛,增加基础母牛的数量,达到母牛产奶、公牛育肥后产肉的双重效益,提高肉牛养殖综合效益。下大力抓好劣质公牛去势和情期母牛分群饲养工作,各乡镇村都要把劣质公牛去势和母牛情期的分群管理工作列入牛产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应去势的全部去势,应隔群的全部隔群,确保肉牛冷配改良的质量效果。
(三)加大科技培训和防疫灭病工作力度,推进饲养方式转变。要以标准化生产为重点,从转变饲养方式入手,加大对肉牛养殖户的科技培训力度。大力推广舍饲养牛技术、黄牛冷配改良技术、青贮、微贮、氨化等秸秆利用及全价饲料先进实用技术,认真落实舍饲禁牧相关政策,加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的建设和保护,继续开展围栏种草,荒山种草,鼓励个人投资建设草地,形成以牧草和农作物秸秆为基础的节粮型养牛业。切实加强以牛口蹄疫、布鲁氏杆菌病为重点的防疫工作,保障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龙头企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发挥肉食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产业链条,建立起农户与基地与企业联系紧密的利益衔接机制,改变肉牛养殖分散、粗放的经营模式。采取定单、入股、合资经营等形式,加快建立适合我县肉牛产业发展的肉牛养殖合作社、肉牛养殖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也解决不好的问题。鼓励肉牛育肥购销及加工企业为母牛养殖户提供所需的服务,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促进基础母牛群体和肉牛营销加工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