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

  工作计划:(1)2011-2013年,实施“智慧港区”工程。支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道路集装箱运输车辆配置RFID电子标签,建设覆盖口岸、码头、堆场、物流园区等区域的货物、集装箱、运输工具识别的传感网络,实现港区码头的物流信息采集、数据交换和共享,提升港口物流链协同一体化程度。(2)2011-2013年,实施“智慧口岸”工程。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统一物流监控信息平台的搭建,实现深圳关区陆运口岸、海运口岸、特殊监管区域、内陆车场卡口间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对进出境车辆和集装箱实行检验检疫和海关不间断监管验收,对跨关区和跨监管场所间实行安全智能锁卡口联网与控制,对海关保税设备实行电子标签和电子底账监管。(3)依托中欧安全智能贸易航线试点计划的实施,应用集装箱通关的RFID/GPRS/GPS/GSM等应用技术,推动智能集装箱在全球物流运输的运用,打造全智能的亚欧供应链,形成基于智能集装箱物联公共服务系统的国际国内示范与应用,实现全球供应链下的集装箱远程监测、跟踪与管理。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深圳海关、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牵头,市科工贸信委、口岸办、深圳海事局等相关单位参与。

  3.智慧电网工程。

  针对电力企业资产分散、范围广大、结构复杂、数量众多的特点,将物联网核心技术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研究远距离、无接触的库存资产和投运资产的标识、采集、传输和识别方法。以电力设施状态监测为切入点,全面研究和推广输电线路状态传感技术、变电设备状态传感技术、发电设备智能传感技术、电能质量传感技术等智能传感技术,实现电网设备的精细管理和故障预警,全面提高设备利用率,保障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地运行。利用智能交互终端实现家庭用户智能服务,指导用户进行合理用电,调节电网峰谷负荷,实现电网与用户之间智能用电。

  工作计划:(1)2011-2012年,开展适应智能电网的计量自动化系统架构研究与试点应用,研制适应智能电网的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系列规范、系统架构以及部分关键应用软件,实现智能电网中的远程读取、双向交互功能,建立电网设备RFID实物标识体系,提升电力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2)2011-2013年,建立覆盖深圳电网20个重要变电站的气体绝缘组合电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实现设备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和故障智能预警,保障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为工业生产提供健康的能源环境。

  责任单位:市科工贸信委牵头,深圳供电局等单位参与。

  4.智慧水务工程。

  综合应用远程自动监测及控制、计算机网络、3S、无线通信等技术,推进水务信息化进程,整合现有的实时监测和业务应用系统,建成水务数据中心,实现水务信息的综合利用、共享和交换;开展水资源综合管理、防灾减灾、供水、节水等信息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初步实现涉水信息的自动监测及综合管理,实现三防调度、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统一调度和决策,使深圳实现水资源、防洪减灾管理和水务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工作计划:(1)实施“数字水务”一期工程,加快深圳水务信息采集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应用系统和指挥中心的建设,高标准构建水务信息化综合体系。(2)2012年启动“智慧水务”工程,建立全市范围内水雨情、水量水质、大坝安全、水土流失的实时监测系统,实现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各业务从条块分散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牵头,市规划国土委、人居环境委等相关单位参与。

  5.智慧环保工程。

  建设具有智能感知、高性能计算、智慧分析的“智慧环保”系统,实现对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以及水文、气象等环境处理设施、环境要素的在线监控,对电厂脱硫设施、机动车排气检测的实时监控;实现对环境质量和电厂污染源排放更透彻的感知,了解环境的实时变化;建立起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对应关系,对污染的原因进行智能分析,对污染控制策略进行科学评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