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转发地区国土资源局关于海东地区二00五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的通知
(东署办[2005]42号)
各县人民政府,行署有关部门:
经行署同意,现将地区国土资源局《海东地区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五月十日
海东地区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地区国土资源局 2005年4月)
为做好我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海东地区200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以指导本年度全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抗灾工作。
一、互助县
互助县地处西宁沉积盆地东北部,境内西南约占全县面积一半的地区,是全县的主要工业区和农业区,地貌呈梁峁状黄土、低山丘陵沟壑区。区内第三系红土层发育广泛,固结程度低,与上覆第四系松散黄土层平行不整合接触。植被主要分布在川水一带,丘陵及山顶区植被稀少,地质环境条件较差,是预防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尤其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沙塘川河流域的南西及威远镇西侧山坡一带地形切割强烈,植被覆盖率低,地质环境脆弱,是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重点防范区。根据全县的地质环境状况,重点地区为城镇和乡村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企业所在地、重要水利电力工程设施、交通干线、名胜古迹和自然保护区等地质灾害隐患区、频发区。
建议:对滑坡、危险性斜坡进行监测,建立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监测网,确保预警预报系统运行顺畅,将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
二、乐都县
乐都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此外县境内有地下水位浅埋、河流塌岸、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据调查统计,乐都县境内主要灾害隐患点有138处,其中滑坡54处,泥石流40条,危险性斜坡45处。调查结果表明:县内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和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即第三纪泥岩、泥岩夹石膏及第四纪黄土分布区。湟水河南岸低山丘陵区红层裸露,人类工程活动强烈,滑坡极为发育;湟水河北岸丘陵区后缘,黄土覆盖厚,滑坡不发育,但人工切坡形成的崩塌较为发育;泥石流主要分布于湟水河谷两侧及两岸沟岔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