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创业项目。遴选开发1000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项目,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库,适时推介项目,帮助毕业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创业项目。
10、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孵化基地建设。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在市创业孵化园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专区,吸引10户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入驻;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建设,全年新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基地6家,新建有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6家,吸纳实训人员300名,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成功率。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工作。
11、创新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模式。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目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高校毕业生“1+3+2”(在已有1个学历证书基础上,通过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3种途径取得职业资格和创业培训2个培训证书)特别培训计划,提高职业转换能力。对在毕业年度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就业情况,给予培训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企业新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之内开展岗前培训的,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全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免费技能培训要达到85%以上,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到75%以上。
12、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市技师学院和市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年内培训高校毕业生2500人以上。
13、建立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年内新建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6家,组织500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基地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见习,开展模拟性实训和与企业的“零距离”的生产性实训。
14、开展就业指导专项活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开展就业政策、求职心理、择业技巧等教育,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调整就业预期,积累求职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全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个性化就业指导讲座30场,开展现场咨询活动50次。
(四)提升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15、开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直通车”。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新特点,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措施,积极搭建平台,提供便捷有效的就业服务。加大适合高校毕业生求职信息采集力度,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面向高校毕业生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活动,每年至少为每名高校毕业生推荐就业岗位3个以上,提供有效信息10条以上,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扩大毕业生就业选择空间。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