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育发展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大力发展物流、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稳定发展优质粮油,加快发展特色果蔬、标准化畜禽养殖等现代农业。提升建筑劳务整体水平,创建建筑劳务品牌。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完善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纳入国家和省规划的交通项目建设,改造升级现有干线公路,加快川渝毗邻区域联网公路等项目建设,完善川渝公路干线网络。继续加强旅游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城市道路、华蓥火车站扩建工程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交通网络。以渠江航道整治和广安港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水上运输。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科学规划园区功能分区,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形成多层次、社会化、市场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投入。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优化城镇功能分区,有序推进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建成天池湖水库,新建猫尔沟水库,加强中小型灌区供水渠系及管网配套,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第二自来水厂。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完善城区交通网络。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电网改造扩容。争取进入国家西南大管网,逐步建设市区到乡镇的天然气管道。抓好新农村连片建设和村庄人居环境治理,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成为川东地区示范区。
(四)着力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
加快解决转型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推进棚户区改造,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资源枯竭城市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积极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全面落实就业和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努力扩大就业容量。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及关停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完善棚户区改造扶持政策,在用地指标上给予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按照先急后缓原则,分区域、分步骤加快棚户区改造。采取整体搬迁、异地重建、维修加固等方式,改善采煤沉陷区、煤矿棚户区的居住条件。进一步增加廉租房和公租房供给,适度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地。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帮助贫困危房户改善居住条件,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农村危房改造。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