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创建医疗纠纷调解机制。成立七台河市医疗纠纷调解办公室,建立集应急处置、第三方调解、医疗专项保险、医疗救助四位一体的调解机制,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3、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倾斜。
24、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公立医院的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人才引进和重点学科发展等费用由政府承担。采取财政购买服务方式,对公立医院支农、惠民、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特殊人群疾病防治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
25、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
26、建立“三方”谈判机制。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进行协商,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27、建立长期合作帮扶机制。深化三级医院对县级医院的对口支援,重点帮助县级医院加强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选派县级医院骨干医务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每年将20%城市医生下派乡镇和社区卫生机构坐诊。
28、建立医疗服务监督机制。加强对医疗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强化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治理医疗领域商业贿赂,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三、便民方面措施:
29、推行医疗菜单式服务。针对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的差异,在满足大多数民众基本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公立医院可选择适合菜单式服务的病种,结合临床路径,推出不同层次的服务,实行患者自愿选择菜单式医疗服务的灵活供给机制,以多元化服务满足多层次医疗需求。
30、推行全程诊疗陪伴式服务。针对“老弱残”患者就医需求,以排忧解难综合服务为核心,增加导诊人员,实行全程诊疗陪伴,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从就诊、检查、取药、治疗的全程服务。
31、推行急诊绿色通道式服务。针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进一步建立畅通快捷的抢救生命“绿色通道”,医院设有“绿色通道专用卡”,实行“先看病、后挂号;先抢救、后交费”,缩短就医流程,为抢救危重病人的生命赢得时间。
32、推行社区诊疗上门式服务。针对行动不便和其他需上门服务患者的需求,推行社区诊疗上门服务,社区医生定期上门开展健康咨询、家庭护理等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