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果蔬花卉生产技术、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现代农艺技术、园林绿化、畜禽养殖。
主要课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信息技术、实用语文、市场营销、现代农业概论、农村经济管理、农村政策解读、农业标准化生产、设施蔬菜栽培、植物组织培养、养殖、果树栽培、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专业技术。
六、培养学生待遇
(一)每生每学年免收学费和书费共计2400元(学费2000元/学年,书费400元/学年);发给生活补助费1500元。有条件的县、乡、村可再给予适当生活补助。
(二)学生修满规定学分,颁发山西省教育厅鉴印的中专毕业证及相关专业技能证。
(三)经培养合格的学生,由各县(市、区)农业部门按70%的比例择优聘用为乡村农业技术推广员,每人每月享受政府津贴200元。受聘人员享有优先晋升农业技术职称、优先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备案的“双优先”政策;特别优秀的可推荐担任村干部。
(四)学生毕业后可优先申请市、县两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安排的种养、加工、销售等涉农产业项目。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培养选拔计划和工作方案,精心安排部署,建立长效机制,为顺利推进“百园兴农”工程,促进养殖业、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落实优惠政策。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骨干力量,农民职称工作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民技术职称认定晋升工作,落实其职称津贴政策。
(三)保障经费投入。各乡(镇、街办)、村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带头人培养经费投入,对学生给予一定生活补贴,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尽快发挥专长。
(四)搭建服务平台。为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搭建服务平台,在技术服务、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优惠或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他们创办科技示范基地、优质农产品示范园,领办创办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类经济实体,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五)建立培养机制。一要建立定向服务机制,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学业期满毕业后须结合自身专业技术特长,抓好本村或本乡镇范围内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工作,真正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二要建立专家指导机制,农业、科技等部门定期组织农业实用技术专家对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进行农业新技术培训,确保他们思想常新、理论常新、技术常新、服务长效。三要建立科学严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市、县、乡、村四级考核评价体系,对实用技术人才选拔、推荐、培养及后续管理、扶持、服务进行考核,使学生真正成为立志农业、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的一代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四要建立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不断激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