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二)具体目标
  经济指标:“十二五”期间,福建省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到2015年,实现销售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年均增长20%;实现增加值450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15%以上。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年销售收入6300亿元,年均增长18%;软件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年均增长40%;通信运营及其它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15%;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
  结构指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向集研发、生产、服务、应用为一体转化。到2015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信息产业增加值的比率提高到50%以上,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企业25家以上(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20家、软件及信息服务业5家以上),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增加5家,重点产业链发展瓶颈取得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全省信息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指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进一步提升,新申请的行业核心专利、重要标准、软件著作权等数量有较大幅度提升,信息产品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建设和完善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20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全面提升无线电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水平。
  布局目标:重点建设福州-莆田-平潭、厦门-漳州-泉州两大沿海信息产业核心区,培育发展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四个信息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加快福清融侨、厦门火炬两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厦门软件园、福州软件园、马尾物联网产业园、泉州数字对讲机产业园、晋江光伏产业园等园区积极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壮大平潭综合实验区信息产业园、漳州云霄光电园、泉州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莆田光电产业基地、宁德霞浦光电产业园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基地。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围绕实现“万亿产值、千亿集群、百亿企业”目标和构建资源节约、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新型信息产业体系的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和物联网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和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探索三网融合新型业务运营模式,推动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带动相关产业技术攻关和软、硬件产品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促进福建智慧社会的发展。
  (一)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到2015年,基本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融合发展,网络利用率大幅提高,各类新型多媒体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丰富多样、快捷经济的信息网络和文化内容服务。
  1.加快试点建设,推动全省普及
  在试点阶段(2010-2012年),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阶段性双向进入为重点,推进厦门市三网融合试点,争取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加快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升级和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初步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探索建立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调整完善网络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业务规划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用户权益保护等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体系。
  在推广阶段(2013-2015年),总结推广厦门等试点经验,进一步提升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广电信息网络视听节目监管、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和监管等平台项目,加快培育三网融合市场主体,推动普及三网融合业务应用,探索构建三网融合相关行业标准体系,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2.创新业务应用,带动产业发展
  大力开发适用于IPTV、互动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三网融合的数字内容业务,发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区网络、网络视频、数据库服务、数字出版等新兴内容产业和通信增值服务业,培育本省内容供应商,促进三网融合在文化教育、社会服务、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以交互式多媒体(IMS)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以及端到端网络保障技术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构建从内容、传输到应用的全新的三网融合应用产业链。
  (二)加快物联网发展
  通过试点示范和重大应用项目建设,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做大做强物联网设备制造业和物联网信息服务业,推动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重点实施“129工程”(即:1 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动平潭智慧岛建设,争取到2015年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成为福建省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
  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模式,多领域推广物联网技术,重点支持与国计民生相关、应用效益明显、对产业推动作用大、且先行先试已有成功案例的物联网应用项目,支持物联网示范区和重点企业建设物联网应用体验中心。
  示范区建设:重点开展福州市鼓楼区、武夷山、龙岩物联网示范区和平潭“智慧岛”建设。福州鼓楼示范区依托福建移动传输网,以福州便民呼叫中心12345平台为支撑,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建设海峡西岸省会智慧中心城区;武夷山示范区依托福建电信传输网,以“数字武夷”建设工程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推进物联网先进技术在交通、物流、社区、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武夷旅游度假城市;龙岩示范区以城市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重点推进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城管、环保监测、智能旅游、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龙岩”;充分发挥平潭综合实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整合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信息产品制造商等各方面资源,以闽台合作为契机,建设海峡云计算数据和信息服务中心,率先尝试基于云计算中心组织建设智能旅游、智能园区、智能商业、智能基础设施和智能政府信息平台等物联网和信息化应用,大力推进平潭“智慧岛”建设。
  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推动实施工业控制、农业精细生产、交通物流、商贸流通、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环保节能、安全监控和公共服务等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在机动车辆智能管控、精益化生产管理、节能降耗智能管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旅游等领域率先突破,并向全国市场推广。大力推广已经成熟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如城市小额支付、GPS车载装置和营运车辆管理等。
  2.培育物联网千亿产业集群
  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形成物联网应用发展有效机制,重点发展物联网硬件、软件、系统集成及运营服务四大核心产业,加大闽台交流合作力度,培育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重点方向:重点开展物联网芯片技术、RFID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各种传感器融合技术、嵌入式智能装备技术、物联网IP组网技术、通用中间件平台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物联网标准、交换接口、信息安全、公共数据服务技术、云计算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积极开展物联网底层智能终端研发,强化传感器件、关键设备制造、核心芯片、平台软件、系统集成与服务等方面技术创新和信息运营服务的模式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培养一批各领域物联网信息运营服务商。鼓励企业参与物联网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扩大福建省企业在物联网领域的话语权。
  重点项目:福州鼓楼、武夷山、龙岩物联网示范区和平潭“智慧岛”建设项目,新大陆电子标签、星网锐捷云计算、福大自动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联迪商用RFID物联网和远程终端、冠林智能家居、上润精密传感精密仪器仪表、国脉车联网等,以及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网关、组网设备、网络管理与运营支撑、云计算平台、信息安全、数据库等产品研发和生产项目。
  产业布局:支持福州、龙岩加快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鼓励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等有条件的园区和地市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物联网产业发展集聚区。
  二、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省软件业销售收入3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40%,增加值1500亿元,软件业占信息产业比重提高到30%以上,形成在全国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海西软件产业集群。
  (一)应用软件产业
  到2015年全省应用软件销售收入争取实现100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适用于行业发展的知名软件产品和服务企业。
  重点方向:重点支持工业软件和面向政府、金融、物流、通信、交通、电力、教育、医疗、能源等领域的应用软件支撑技术开发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积极发展SaaS(软件即服务)和IT咨询。支持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业软件研发,加强工业软件在福建省石化、建材、轻工、冶金、船舶、汽车、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制造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结合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位置服务等“智慧城市”中的应用系统建设,加快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深化“云计算”应用,积极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行业应用软件;加强安全基础平台、网络安全产品、安全应用产品等信息安全软件的研发,大力发展容灾备份、数字认证、安全测评等信息安全服务。
  重点项目:福州软件园五期、厦门软件园三期、泉州软件园,新一代移动通信业务运营和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新一代网络技术研发平台、邮政综合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终端安全防护系统、信息安全风险综合管理系统、电子证据生成系统、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烟草信息化系统、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等研发及产业化,新一代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协同管理软件平台、北斗卫星综合移动终端应用开发平台、质检三电工程企业端软件运维服务平台、电气制造产业链业务协同服务平台等建设和应用。
  (二)集成电路(IC)设计产业
  到2015年,全省IC设计业销售收入争取实现100亿元以上,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集成电路产品,形成IC设计与整机互动发展新格局,提升IC设计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重点方向:加快IC设计在移动互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的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扶持移动通信芯片、数字电视芯片等领域的优势企业,以消费类电子、通信、计算机、光电与平板显示、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等福建省产业发展亟需及全国市场潜力大的技术领域为重点,在应用电子产品芯片设计领域形成优势。大力发展高性能专用芯片设计技术,重点突破数字音视频、高清数字电视、3D电视、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导航、RFID(射频识别)、三网融合等IC设计开发技术,鼓励企业研究先进SoC设计技术、低功耗设计技术、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等IC设计新技术。继续扶持福州和厦门等地IC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共性工艺技术开发、工艺知识产权(IP)库建设及测试技术开发等方式提高平台服务能力,缩小制造能力和设计能力之间的差距、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重点项目: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核心处理芯片、高集成及超低功耗多媒体播放器核心芯片、多功能网络数字媒体终端芯片、数字对讲机SoC芯片、物联网感知与信息识别芯片、通信终端芯片、智能仪器仪表芯片、光通讯芯片、高性能多功能视频监控图像处理SoC芯片、应用于新型显示器件的驱动芯片、面向三网融合的智能终端芯片、高可靠性的汽车电子或工业控制SoC芯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芯片等研发和产业化。
  (三)动漫游戏产业
  到2015年,全省动漫游戏产业销售收入争取突破500亿元,培养和发展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带动效果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游戏龙头企业。

  重点方向:以数字内容为特色,围绕动漫创作、游戏开发、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及数字教育等若干领域,扶持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资质的内容提供商和服务运营商。重点培育和形成一批海西动漫游戏品牌,鼓励研发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具有“八闽文化、海西概念”传统文化的网络游戏、动漫产品及相关衍生品,支持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出口。加快发展手机动漫游戏产业和培育新兴动漫游戏业态,大力开发动漫游戏周边产业,鼓励和支持动漫游戏企业与衍生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对接,特别是与服装、鞋帽、玩具、文具、食品、饰品等福建省传统优势产业的合作,通过衍生产品的开发、动漫游戏衍生品研发营销联盟和动漫产品营销联盟等平台以及动漫屋、动漫主题公园、动漫街区等载体的建设,扩大动漫游戏企业及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完善和延伸动漫游戏产业链。继续建设和完善福州和厦门等地动漫游戏产业基地,打造高档次、高水平的产业服务平台,促进福建省动漫游戏关键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
  重点项目: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中国电信动漫运营中心、中国动漫集团(中娱)全国春晚动漫基地、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长乐国际动漫园、海西动漫创意之都、海西动漫商贸休闲园、海峡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三明文化创意园、南安动漫产业园、厦门数字媒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游戏终端AI应用研究平台、手机出版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手机游戏动漫公共发布平台等建设。
  (四)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产业
  到2015年,全省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销售收入力争实现500亿元以上,其中离岸外包收入超过100亿元,建设3~5个产业特色鲜明、目标市场明确的软件外包示范园,大力促进福建省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集群形成。
  重点方向:坚持离岸外包和境内外包相结合,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外包业加速转移的契机,积极承接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和水平,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出口;引导公共服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外包数据处理、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等非核心业务,开拓、培育和承接境内服务外包项目。以金融、保险、通信、制造、动漫创意等领域为重点,继续发展信息技术外包(ITO),大力发展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建设基于计算机电话集成(CTI)的企业级呼叫中心共享和第三方服务平台,争取国家在福建省开展对台资开放的离岸呼叫中心业务试点,支持本省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台湾地区金融、通讯等服务性呼叫中心业务。充分发挥福建省软件国际合作联盟、福建省软件外包产业联盟等中介组织作用,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中小企业“抱团”结成外包团队,拓展境外市场。
  重点项目: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呼叫中心外包基地、电信网络技术服务基地二期、海西软件外包综合管理平台、“戴尔服务”中国总部等项目建设。
  三、做大做强信息产品制造业
  发挥整机制造优势,围绕培育建设计算机和网络、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新型显示、LED和太阳能光伏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继续壮大产业规模,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到2015年,全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300亿元,年均增长18%;增加值1800亿元,增加值率提高3个百分点。形成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体系。
  (一)计算机及网络产业集群
  到2015年,全省计算机及网络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培育建设具有自有核心技术的终端和网络产品研发生产体系。发展以厦门、福州、泉州等为重点的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产业集群。
  重点方向:在计算机及终端产品方面,顺应移动通信行业与移动电脑行业、小尺寸移动电脑业务和大尺寸移动手机业务融合发展的趋势,积极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便携化、集成化的手机-电脑一体化产品,发展适应云计算时代的云外设,发展面向数字家庭应用的各种网络终端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各种新型升级换代数字产品,壮大各类面向行业应用的计算机及终端外设产品研发生产规模。支持计算机生产企业向以服务为主要盈利点的经营方式转变。在宽带接入方面,密切跟踪各种移动通信和宽带接入标准技术演进,加强面向三网融合的个性化网络产品研发和定制生产能力,实现宽带产业新突破,支持云计算技术在数据中心网络基础设施、高速城域网、网络内容信息安全、IT运维综合管理、无线自由组网等各类网络产品的研发应用。支持发展IPv6相关网络设备的产业化。
  重点技术:突破计算机、计算机外设、各类终端和网络设备的集成设计、嵌入式软件和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等关键技术,攻克宽带/移动终端所涉及的基带与射频专用集成电路、协议栈软件等关键技术,突破云计算构架核心技术。
  重点项目:万利达三网融合系列新型信息终端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英冠达电脑一体机、捷星超薄液晶显示器生产、星网锐捷网络综合安全接入设备产品升级改造、思迈特移动数字电视系列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新大陆通信智能化家庭终端生产、实达电脑设备计算机端末设备研发和生产、厦门碳化硅研发生产项目,以及新型片式电阻器电容器、大容量电池、各类计算机外设产品等一批产业链配套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