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创新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
改进现有农作物种业科研成果评价方式, 修改和完善商业化育种成果奖励机制, 形成有利于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评价体系。
(九) 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管理, 建立企业信息公开查询平台, 取缔违法生产经营企业。 全面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 加大种子市场检查和企业监督抽查力度, 严厉打击无证或侵权生产、 抢购套购、 制售假劣种子和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 切实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强种子价格管理, 主动发布种子价格信息, 进行积极的宏观调控和服务。 搞好良种直销试点工作, 扶持种子骨干企业联合建立直销网络, 打造种子营销的主渠道, 方便农民选种用种。 加强对进出境种子的检验检疫。
(十) 加强种业交易平台建设。
支持大型企业参与、 投资种业交易平台建设, 建立集电子交易、 仓储、 物流、 品种展示、 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种子交易中心, 强化我省种业的市场主导地位, 打造新型的种子交易平台。
(十一) 加强农作物种业国际合作交流。
鼓励企业引进国际先进育种技术和优势资源, 规范外资从事种质资源搜集、 品种研发、 种子生产、经营和贸易等行为。 支持省内骨干种子企业“走出去”, 开拓国际市场, 做大做强我省种子产业。
四、政策措施
(一) 制定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按照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由省农业厅牵头组织省农科院等有关单位编制2011-2020年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 分作物、 分区域、 分阶段提出发展目标、 方向和重点, 明确今后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种业资源配置方式, 在原资金渠道不变的前提下, 统筹农作物种业财政和基建项目,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农作物种业, 加大对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 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种子生产基地。
通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扶持, 在种子生产优势区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 建成一批稳定的、 高标准的规模化、 标准化、 集约化和机械化种子生产基地, 种子综合生产能力与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建立种子科研及种子生产优势区域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种子生产基地不被侵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