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生猪疫病公共防控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免疫与扑杀相结合,切实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工作。继续落实好对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政策,支持疫苗生产和调拨,保障免疫工作需要。加强县级疫病疫苗冷链体系建设,以县级投入为主,同时统一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给予适当补助。落实生猪防疫捕杀和无害化处理政策,病死猪要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将村级防疫员劳务工作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县财政给予安排。
(四)强化生猪生产的科技服务支撑。加强省、市和重点县生猪改良机构建设,对重点县的乡级改良机构进行设备配套补充,在30个重点县建设标准化种公猪站。抓紧建设种猪遗传评估与测定体系,包括山西省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及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生猪优势区域市级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及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养猪大县及省级生猪原种场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站。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商业育种,培育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生猪新品种(品系)。加快对饲料、饲养、疫病防治、环境控制、屠宰加工等技术的攻关研究、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加强对我省培育品种的推广力度。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培训,曾加培训经费,完善培训机制,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
(五)强化信贷和保险对生猪生产的支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县级担保贷款体系,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提供信用担保服务。全省农村信用社投放5亿元贷款用于支持生猪养殖,投放2亿元用于支持饲料加工、生猪屠宰和储备等相关产业发展。继续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政策。
三、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的发展
(一)加大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扶持力度。设施蔬菜规模化生产,是稳定全省蔬菜生产供应的重要措施。要继续实施设施蔬菜大县奖补政策,加大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推进力度,支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通过重点扶持设施蔬菜优势区域规模连片种植小区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全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二)扶持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积极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和集中力量,推动蔬菜生产方式转变和经营方式创新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省级财政新增200万元,对省确定的“一县一业”蔬菜基地县新建扩建达到200亩以上,且达到农业部创建规范要求的集中连片设施蔬菜标准园,以先建后补的方式给予补助,最高补助额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