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西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落实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所,配备相应的监测装备,完成国家规定的项目任务。
(二)食品药品安全投诉受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项目
建立西安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中心、区县投诉举报分中心。设立受理平台、投诉举报直线电话和信息数据库,实行网络连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承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受理、研判、指挥调度功能。汇集投诉举报、食品安全监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各类信息,与省和区县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配备实时监控设备、LED大屏幕现场视频指挥系统、专用通讯设备(全市配备应急指挥专用车辆14辆,市级和区县级食品药品安全指挥中心各1辆,车身外部显示“FDA 应急救援”醒目标志,色调以白底蓝条,配以蓝色警灯、警报器和专用喇叭等;配置无线电台和车载、手持对讲器等通讯设备,配备 GPS 定位设备)。形成覆盖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体系和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系统。
(三)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化监管项目
建立西安市食品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实现上联国家、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下联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达到网络互联、业务互动、信息共享,形成动态监管平台,完成“一个平台、五大系统”的建设。
一个平台: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管平台。
五大系统:一是地理信息系统,对全市的餐饮单位和药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相关信息在电子地图上按行政辖区进行标注定位,实现信息的适时动态更新,为监管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监管基础数据库系统,建立并管理执业药师、从业药师、持上岗证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基础数据库,监管记录数据库等,为全系统办理相关监管业务提供适时查询服务;三是食品药品监管电子政务内网系统,实现OA办公、投诉举报受理、任务分派、视频会议管理、应急指挥调度(DLP) 、企业诚信评估,日常监管记录记载等功能;四是食品药品监管电子政务外网系统,公布对药品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对企业日常经营购进记录、销售记录、库存数据的上报与查询,并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同时结合短信平台可实现政务信息发布和收集反馈信息,实现和医药企业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互动;五是食品药品监管接口系统,实现与国家、省级单位的对接,与政府相关部门衔接、横向连接,并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
(四)基层执法能力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积极推进13个区县局和2个稽查分局业务用房及执法装备建设,为全市食品药监系统的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执法装备:根据《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标准》和我市有关规定,为各区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及食品、药品稽查分局配备执法装备,执法车辆达到每人1座,每个执法小组配备1部掌上查询终端(PDA)、1台无线上网手提电脑、4部对讲机。加强区县食品药品快速检验能力,按每万人1台配备食品药品快检箱,与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相互配合,形成覆盖全市的快检网络。坚持统筹规划,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突出重点,适应发展原则,分步实施,不断改善执法、检验检测条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监管体制,分解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将食品药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规划相关领域工作任务并组织实施。形成“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责任体系,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各监管部门要细化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措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适时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必要时对规划进行调整和修订,保持规划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二)加强地方性法规、制度建设,大力推进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