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监管能力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监管力量不足,执法能力、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基础薄弱,装备落后短缺,执法力量与承担的任务不匹配;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药品检验设备较为落后,食品检测检验能力薄弱,由于无动物房和动物实验室,药物的生物安全试验尚无法开展,约10%的国家基本药物不能独立全项检验;食品(含保健食品)、化妆品检验检测内部机构已建立,但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尚未到位,检验检测能力受限;涉及食品安全监测的各机构如何形成合力,建立无缝对接,有效监管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不法分子制假售假手段和花样不断翻新,有的甚至运用现代科技掺杂造假,增加了监管和打击的难度。
严峻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尽职尽责地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三、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定位,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来抓,全面履行政府监管职责。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具有大关中理念的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评价预警体系。大力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通过行政监督与技术监督相结合,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相结合、舆论监督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科学监管体系和能力,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
(二)工作方针
1.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监管。必须把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监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夯实监管责任,完善监测网络,积极探索从传统监管向科学监管的转变。提高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技术支撑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升企业诚信意识,逐步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预警预测和风险防控机制。
2.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是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及其它监管新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基本药物检测和食品安全监测能力,推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建设,完善食品药品快检网络。优化人才结构,引进高技术人才,强化队伍素质建设。
3.坚持依法行政,提高监管效能。依法行政是确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监管机制的基本前提。必须坚持行政有依据,执法要透明,程序要合法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日常监管、案件查处、审批许可等工作,提高监管效率。
4.优化资源配置,形成监管合力。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原则,逐步完善事权划分,形成逐级负责、齐抓共管的机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整合食品监管各领域、各环节的技术支撑资源,建立横向协调、部门协同、统筹兼顾的资源共享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5.倡导社会参与,强化企业责任。全社会广泛参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是形成食品药品安全良好氛围的基础。要强化食品药品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和新闻媒体作用,提高广大群众安全意识。逐步形成企业自我约束、行业自律、政府有效监管、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新机制。
(三)总体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西安市食品药品安全体制和机制进一步理顺;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科学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得到改善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食品药品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企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生产销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逐年减少,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使西安成为西部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最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