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稳定“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
1、推进产销联建。加强与省内外农产品主要产区的沟通联系,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搭建产销合作平台,完善产销合作机制。在巩固供莞生猪、蔬菜基地建设成果基础上,引导和鼓励更多本市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到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的产区,创办以产品返销东莞为主的“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在外地认定20万亩供莞蔬菜生产基地,具备年供应蔬菜100万吨能力,供莞生猪基地保持2倍于我市需求量的供应规模。积极探索促进产销对接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推行供莞生猪电子标识、供莞蔬菜标志等,逐步打造供莞农产品品牌,引导基地产品供应回莞,为我市“菜篮子”产品供应提供稳定来源。
2、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全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推动农批市场整合优化、合理分布,升级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增强产品集散和市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菜篮子”产品仓储、冷链、加工、配送等设施建设,落实用电、用地优惠政策。继续开展农贸市场整治,加强样板市场建设。支持“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开设专营店、连锁店直销自产产品,或通过“农超对接”、“场地挂钩”等形式与超市、农批市场、饭堂、酒店等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及流通成本,降低“菜篮子”产品终端销售价。以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规划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平价商店,保障“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抑制“菜篮子”产品价格异动。
3、加强价格监测与市场监管。加强“菜篮子”产品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价格信息网络。加强“菜篮子”产品主要品种价格监测,及时把握价格变化及供求动态,定期发布主要品种的成本构成、市场价格走势及供求变化信息,增强预警能力。整顿和规范“菜篮子”产品流通秩序,加大价格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在“菜篮子”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平抑市场价格。
4、强化应急供应保障。以生猪、蔬菜等产品为重点,建立“菜篮子”产品供应应急保障机制。依托市内主要农批市场现有冷库储备能力,加强冷链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大型菜场、农批市场、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建设冷链系统或大型冷库,为应急供应保障提供支撑。按我市5-7天的消费需求量,适时储备冻肉和耐储蔬菜品种等。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保障运输渠道畅顺。
(三)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