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构筑上海人才高地为目标,加大人才培养和集聚力度,在"十五"期间建成开放的、各级各类教育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和沟通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体系。到200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左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适应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峰谷交替变化的特点,适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及相关政策,有计划地扩大招收外省市优秀大中学生。
实施优秀人才集聚战略。提高对国内外优秀人才的集聚能力,完善人才流动政策,建设人才大市场,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促进本市人口整体素质提高。
(六)重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辅助,公共养老设施为补充,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为支撑的新型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健全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机制,加快发展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鼓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七)促进人口合理再分布
积极引导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疏解,进一步降低内环线以内城区人口密度。适当扩大城区范围,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加大内外环线之间住宅小区建设及购房的力度,搞好城市基础设施和义务教育、社区卫生资源的配套,继续吸引市中心人口密度过高地区人口导入内环线以外地区。"十五"期间内环线以内的城区人口拟再减少100万,到2005年使人口密度降到3.5万人/每平方公里以下。
加快郊区(县)城镇建设,完善全市城镇体系。结合"一城九镇"建设,积极培育城镇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鼓励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进工业化。鼓励人口向郊区城镇集中,对本市农民实行向城镇疏解的导入政策,对外省市人员实行"投资性移民"或"智力性移民"的准入政策,对中心城人口实行向城镇疏解的引入政策。实行有利于吸引人口进入城镇的就业政策,建立农村和城镇社会保险之间的转换渠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市人口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人口发展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把人口发展计划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纳入"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切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为了进一步完善全市人口发展工作调控体系,强化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从"大人口"出发,加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市控制人口机械增长联席会议、市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领导小组等有关机构的沟通协调,确保"十五"人口发展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