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从控制迁入人口数量来看,本市在21世纪初,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海内外人才特别是未来上海发展急需的各类年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进一步放宽有利于向海内外"招商引资"的户口政策;另一方面又要贯彻1998年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精神,根据新户口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下来需在本市落户的约70~80万人。此外,"十五"期间,每年正常新增加的还将有4万人左右。
  (二)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
  2000年"五普"数据表明,全市外来流动人口总量为387.11万人,其中在沪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为305.74万人;与1993年本市第五次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相比,分别增加了106万人和167万人。同时,外来流动人口计划外出生较多,为户籍人口计划外出生数的9倍。
  (三)人口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本市出生人口素质和生殖健康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全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仍占8.79‰,先天异常、新生儿病的发病和死亡相对上升;6岁以下儿童现残率为9.68‰,其中智力低下的占52.23%; 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十分薄弱;未婚人工流产率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升,上海劳动者素质的优势在逐渐丧失。本市从业人员受教育年限仅为9年,一般劳动力相对过剩,而科技和知识产业兴起所需的高素质劳动力短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短缺。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素质明显低于户籍人口,2000年"五普"数据表明,6岁及以上的350.02万名外来流动人口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04.67万人,占29.9%,比户籍人口高4.27个百分点;初中文化的193.35万人,占55.24%,比户籍人口高20.75个百分点;高中文化的 39.18万人,占11.20%,比户籍人口低15.57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文化的12.81万人,仅占3.66%,比户籍人口低9.45个百分点。
  (四)人口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在"十五"期间,本市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将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剧。一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加剧。2000年,本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241.8万,占总人口的18.3%,预计到2005年,老龄人口总量将达到298.2万人左右,约占全市人口的20%。同时,本市老龄人口还呈现高龄化的趋势,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12.6%上升到2005年的13.0%。二是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加剧。本市劳动年龄人口(16~男59岁、女54岁)数量增长势头在"十五"期间将进一步减弱,但年老的劳动年龄人口(45~男59岁、女54岁)占劳动年龄人口总数的比重将从2000年的31.8%,上升到2005年的39.6%。三是各类学龄人口数呈减少趋势。预计户籍小学学龄人口(6~11岁)的人数,将从2000年的66.4万减少到2005年的48.2万;户籍初中学龄人口(12~14岁)的人数,将从2000年的53.7万减少到2005年的3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