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首先开通“肇庆农业信息网”网站;到2003年底,建成市农业局局域网,8个县(市)区农业局全部按“六个一”标准建成县级农业信息平台,36%的乡镇按“五个一”标准建成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到2004年底,80%的乡镇建成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到2005年底,全部乡镇建成信息服务站,省、市、县三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主页;到2007年底,完善村级信息接收、发布设施,建成全市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
(二)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
为使农业信息网络有效运转,须在县(市)区、乡镇、村及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涉农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发展一批农村信息员,建立起一支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农村信息员队伍。今后5年内,市级要在全市发展农村信息员50名以上,各县(市)区要在本地区发展农村信息员60名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统筹规划,分步推进
各县(市)区要按照市的统一部署,根据各地基础设施、群众接受水平等实际情况提出本地的实施意见,做到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在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做到标准不降低、速度不减慢、措施要具体并具操作性,要突出站点建设和信息员队伍建设两个重点,确保全市农业信息化各项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根据本地农业信息化工作规划,把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到实施单位。要拓宽筹资渠道,把农业信息化工作与培育龙头企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农业综合开发、山区扶贫等工作结合起来,利用上述项目资金共同扶持农业信息化工作。积极动员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依靠自有资金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网络主页。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我市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按计划实施并顺利运转。
(三)加强信息员的培训工作
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农村信息员培训工作由省、市、县(市)区农业部门分级负责。信息员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电脑操作及信息网络的使用、维护基础常识为重点;培训的方式主要采用现场集中教学和分散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也可与“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作相结合。通过培训,使信息员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经考核合格,发给农村信息员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