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现代物流业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强化城市功能、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也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我市适应新形势、全面建设宽裕小康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指导思想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总任务统揽全局,坚持“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统筹规划、开放有序”的发展原则;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核心,加大物流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积极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合理进行物流产业区域布局;使之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创新优势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促进流通产业现代化,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最终推动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二)发展目标
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扩大开放,加快和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使连锁经营获得较大的发展,建成一批辐射力强,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农产品和专业批发市场,扶持一批第三物流企业,使现代化物流产业初步形成。推动以四会-鼎湖-端州-高要为轴线的中心区成为省市内和县(市)区双向物流和立体物流相结合的物流中心,成为物流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和节点,带动全市物流业的迅速发展。
--到2005年,初步建成便捷、有效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一个中心两条走廊”的新格局,使“一河两岸”的新兴城市建立起资源共享、开放安全的物流信息支撑体系,建立起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网络,建立起面向市场、规范公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
--到2005年,基本建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效协作、布局科学的区域物流格局;造就一批市场竞争力比较强、有一定经营规模、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先进的连锁企业、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
--到2005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占30%,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5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10%,“十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左右。物流成本明显降低,物流业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第三物流业产业中的比重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