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信息化;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通过组织现场会、举办展览、技术交流等方式,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近期重点推广节电、节水、支流水改循环水、空冷、污水回用、凝结水回用、高效节能锅炉、风机、水泵、电动机及拖动系统优化技术;推广空调节电技术、绿色照明和高耗能行业能量系统优化技术;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废水资源化技术和“零”排放、中水回用技术;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引导冶金、电力、建材、石化、造纸、纺织等高耗能、高耗水行业积极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新技术,带头降低能源、水资源和原材料消耗。
(五)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和文明消费。实施“治污保洁工程”,确保空气、水源、噪声等环境质量达标。
清洁生产是一种将污染防治战略持续地应用于生产全过程的新的生产方式,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预防为主,通过全过程控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全面认真贯彻《
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项目”中的治污保洁任务,根据《肇庆市环保产业“十五”发展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措施配套,引导企业重视清洁生产,推进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今年重点抓好蓝带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风华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通过省清洁生产企业验收,并以此带动其他企业积极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我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要继续抓好清洁生产队伍建设、清洁生产企业审核认定等工作,推进环保产业园区建设等。制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企业为基础、园区为平台,构筑循环经济体系。
(六)完善法制建设,强化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切实贯彻落实《
节约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
土地管理法》、《
水法》和《
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控制。二是推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节约新机制。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发布国内外能耗、水耗、先进技术和管理信息;推行能源合同管理、节能融资担保等新机制,培育和发展节能节水技术服务体系;推行综合资源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强能源监测。三是强化执法检查力度。市资源节约活动领导小组将依法组织资源节约执法队伍和监测机构,对高耗能、高耗水企业以及宾馆、商厦、写字楼等公共设施的资源节约、能效标准、高耗电产品限额标准、建筑节能标准以及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资源节约篇(章)的规定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四是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