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资源的大量消耗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全市废水排放量13779.34万吨,比2002年增加1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为27019.3吨。同时,大量使用煤、油等石化能源燃料,特别是含硫发电燃煤、燃油消费量持续上升,全市废气排放总量232.26亿标立米,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5253.9吨,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影响加剧。目前,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20.24%。
因此,要充分认识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立足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能源结构调整、开展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对推进资源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资源节约活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工作思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污染预防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为目的,以能源结构调整为切入口,坚持保护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抓好节能和清洁生产促进工作;积极推广工业节水、节油(代油)和洁净煤燃烧的技术示范,全面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坚持法规规范、规划指导、政策导向、机制创新、示范推动、信息服务、宣传培训和国际合作,为我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06年,我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显著提高,耕地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全省平均水平的0.92吨标准煤(当年价),节能率为4%。具体为:
节约用电:到2006年节电1亿千瓦时(年平均节电0.35亿千瓦时),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5%。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系统)。
节约用水:到2006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0%,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5%。其中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70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镇用水量160立方米;全市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750立方米。
节约用地:到2006年,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加强“山、湖、江、城”资源整合利用,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强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和政策引导,完善土地储备机制,扩大土地储备总量,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力度,清理违规用地,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促进土地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