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的通知

  3.综合运输和物流信息化。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物流运输网络、物流合作平台和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客、货、交通工具等综合物流要素的指挥控制、调度管理和应急响应;推动交通运输体系和物流服务体系的网络互连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全省电子口岸及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服务海西“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设,提高服务周边地区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的信息化水平。
  4.水利信息化。建设覆盖城市农村、大中小流域的基层水利信息采集体系,加强各类水利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善各类水利应用系统,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的精确控制,减少资源消耗、空间占用和污染排放,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以信息流为主线的智能管理模式,提升应对和化解水旱灾害和突发性水利事件的能力。
  三、电子商务
  (一)抓好示范应用。创建若干个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带动区域性电子商务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发展完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服务外包产业园,创新拓展“福建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功能。建设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商务整合应用示范平台,推进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与电子商务模式的融合创新;推动电子商务云计算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电子商务服务商应对大规模用户的能力。
  (二)完善公共服务。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吸引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网上贸易以及配送服务。
  (三)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做强做优一批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大力推进网上消费、通讯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模式,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消费大众化。
  四、信息服务业
  (一)信息技术服务。加快信息技术服务推广应用,发展网络增值服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上购物、远程医疗等新兴业态;鼓励运营商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服务;完善、提升数字福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及系统集成,打造国家软件出口基地。
  (二)信息内容产业。重点发展软件与数字集成、数字媒体内容、网络游戏、设计创意、数据加工等数字内容服务业。做大做强厦门、福州动漫基地,培育以省内企业为主体、聚合全国优秀动漫企业优秀动画、漫画创作公司及出版社产业群,推广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台湾动漫产业转移落地,促进我省动漫游戏产业的发展。

第七章 推进海峡两岸信息化合作


  建设平潭智慧岛,着力探索两岸信息化合作新模式,把我省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信息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一、通信产业合作
  (一)信息网络互通。合作建设厦门-金门直达通信海缆和TSE-1海缆福州-淡水传输系统工程,率先实现海峡两岸信息网络互通;推进设置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国际交换节点,特别是面向台湾的区域性通信出入口。
  (二)通信业务合作。进一步推进闽台无线电管理交流与合作,维护台湾海峡良好的电磁环境,保障两岸“三通”无线电通信安全。推动平潭设立云计算特别管理区,推进信息网络互通和离岸、在岸通信业务合作,促进两岸电子口岸联网。加强闽台通信企业战略合作,探索实现移动业务两岸自由通行。
  二、信息产业合作
  发挥闽台产业的比较优势,对接台湾智能制造业,在数控机床、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识读机、智能卡、核心芯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与台湾信息产业优势互补和对接合作,形成具有新型工业化特色的两岸产业合作基地,共同提升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三、信息服务合作
  以两岸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推进两岸电子口岸对接,加快两岸电子商务与邮政快递合作,推动闽台电子商务与两岸物流的对接与发展;两岸原产地证书实现电子证书交换核查;加快“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及育成中心”和“台湾正品网”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特别是台资企业到基地创业。
  推进建设立足海西、覆盖海峡、服务全球的海峡外包呼叫中心。建设互联网数据中心,为台资企业提供两岸数据容灾互备服务。推进相关信息共享,推进台湾海峡气象、风暴潮、地震资源等海洋气象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推进原产地政策智能查询及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共建信息化台湾海峡。
  四、建设平潭“智慧岛”
  (一)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信基础设施,推动各通信运营企业建设城乡一体化的高速宽带、智能化、全覆盖的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平潭无线城市,打造平潭“智慧岛”。加强两岸通信、互联网、电视运营商合作,努力构建服务两岸民众和岛内企业的电子商贸服务平台及智能化生活信息平台。
  (二)建设现代信息服务业。建设海峡计算数据和信息服务云中心,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建设基于云中心的智能旅游、智能通关通检、智能园区、智能商业和智能政府信息服务等系统和应用。开展两岸合作办学,建设信息化教育培训合作基地。
  (三)建设高端专业园区。推进闽台产业合作共建共管的专业园区,积极承接台湾新一代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吸引台湾投资物联网、新型信息材料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提高产业承接对接能力,形成两岸信息化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示范区。

 

专栏四:TSE-1海缆

 

TSE-1海缆:即海底光缆(Submarine Optical Fiber Cable)的简称,又称海底通讯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以设立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电信传输。

第八章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发展的历史机遇,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坚持高标准发展、集聚式推进,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一、物联网
  (一)平台建设。建设各类感知设备和接入系统,构建分布和集中相结合的物联网接入平台,促进物联网资源整合和共享;促进基于统一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汇聚,提供统一的物联信息采集、处理、分发、交换和应用服务。开发物联信息统一标示服务平台,提供物联标示生成、映射、识别等服务,与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及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对接共享,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建立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物联网前沿技术研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建设物联网应用软件测试平台。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制定。
  (二)应用推广。推进物联网技术在“两化融合”中的推广应用,重点在电力、机械制造、石油化工、汽车生产、交通运输等工业生产制造与经营管理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智能控制、智能物流。推进物联网技术在需求迫切、信息化程度高、应用基础较好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应用。重点推动智能交通、智能校园、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海洋、智能渔港、智能水利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推进物联网与物流网、快递服务网络的融合发展。建立环境资源动态监测、污染源监控、生态保护信息系统、海上渔业安全系统和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加强物联网在农业生产经营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应用。
  (三)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标签、传感器、智能识读机、智能卡、核心芯片以及智能控制系统等安防监控产业,形成以区域物联网应用园区为龙头的物联网产业集群。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基地为导向,通过重点示范应用,深化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带动物联网应用产业发展。推进在传感器、智能卡、应用软件、集成服务等方面形成多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云计算
  (一)平台建设。整合建设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整合省经济信息中心、省超级计算中心、省政务数据灾备中心以及省直部门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软硬件资源,构建电子政务内、外网省级云计算平台;融合各类身份认证技术,建设云空间可信认证平台,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应用平台服务和应用软件服务。整合建设服务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整合科技制造、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领域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面向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服务、应用平台服务和应用软件服务。
  (二)应用推广。引导电信运营商改造升级数据中心,向社会公众提供云服务。引导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向云服务方向转型。引导软件企业和信息系统集成企业提升云计算平台的集成能力和服务能力。鼓励服务中小企业的各类机构和产业园区,依托公共云计算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推行信息化的成本。鼓励公安、交通、教育等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的行业,率先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覆盖全行业的各类云计算服务。
  (三)产业发展。支持虚拟化技术和云计算软件平台、云管理、云存储、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我省IT制造业企业利用云计算技术升级改造技术架构,开发新产品,构建新的服务体系。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业务合作,推进产学研联合,实现云计算核心技术、应用技术产业化。将云计算特别管理区项目纳入厦门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并抓好落实,吸引台湾和海外云计算企业向特别管理区集聚,实现国际光缆接入,满足云计算特别管理区国际数据出入带宽需求,吸引境外企业将离岸数据处理业务向我省转移,围绕数据录入、整理、清理等环节,探索数据服务外包产业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将云计算特别管理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离岸数据开发、集散和处理的中心,打造云计算服务外包整体产业链,带动我省云计算产业发展。
  三、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应用
  (一)基础建设。建设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级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统一支撑城市规划、建设、交通、房屋管理、应急指挥等需要;建设福建省地名基础数据库,建立全省统一的标准地址库和地址匹配服务系统,实现部门业务数据空间化。
  (二)技术集成。综合集成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无线城市等技术,建立物体位置感知与服务网,构建物联网时空观测与位置服务平台,实现物体时空信息的动态定位、标注、速报、分类、融合、统计与推送,为物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地理框架和可视化技术支撑,促进我省地理空间信息产业和物联网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3S”应用。建立导航与位置服务网,促进无线定位技术在智能交通、精细农业、现代物流、环境监测、智能安防、数字城市等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建立遥感技术服务平台,开展多平台遥感数据在海西城市群、平潭综合试验区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大工程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技术开发;面向智能电子政务,广泛开展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共享、地理数据挖掘与联网分析、多源信息融合与决策支持等深度应用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