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共服务快捷方便。全面建成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级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服务民生的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享有快捷方便的综合信息服务,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均等化。
(五)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实现核心业务信息化的企业覆盖面达80%,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大幅提升。到2015年,80%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全省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3000亿元;软件业实现增加值1500亿元;培育多个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百亿元产业集群,信息产业从业人员达100万。
专栏一: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指标、三网融合
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指标:至2015年,全省电话用户总数争取超过4800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3900万,拥有率超过105部/百人;数据业务用户总数达到4700万户,其中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普及率达到28%左右,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1080万,年增长率18%。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畴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
第三章 构建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新一代基础信息网络先行发展,构建国内一流的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电磁环境,全面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和传输能力,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
一、下一代网络设施建设
(一)新一代IP通信网络。全面推进“城市光网”工程,实现有线、无线无缝连接、全面覆盖的通信网络。启动以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为基础的下一代光网络建设,实现光网络节点智能化和全网资源的动态配置。建设海峡新一代IP通信网络,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信息服务。
(二)光纤宽带网络。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升级,全面提高宽带普及率,实现千兆光纤通达全省各市县区,对新建城市社区全面实现光纤到楼。大力发展高带宽小区和商务楼宇。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全省行政村全部通达光纤和宽带。
(三)新一代移动通信。继续推进3G网络的建设和完善,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景区的网络覆盖,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可靠的移动通信保障;开展对4G等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跟踪和研究,积极引入、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技术。
(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加快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进程,实现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为我省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的服务。积极做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标准的跟踪工作,推动我省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进程。
(五)全省电子政务网络。构建标准统一、纵横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市县横向接入网建设,开展外网移动办公和应急接入;完成全省政务网全光化改造。推动部门业务专网整合到全省政务网、政务外网。建设网络性能、应用分析与控制系统。建立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网络间信息交换技术机制。
二、无线城市基础设施
(一)无线综合信息服务。加快“无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基本实现对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包括县城和重要乡镇)的覆盖,形成无线宽带城市体系,创造良好的电磁环境。建立具有移动信息化特色的城市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多种无线信息化服务。
(二)移动位置感知公共网络。统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位置信息的需求和服务,推进利用北斗卫星系统和无线城市资源,建设各类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基于统一的空间地理平台,整合构建跨平台的、统一的位置信息共享服务系统,提供无缝的定位和空间坐标服务。
专栏二:新一代IP通信网、3G、4G、ASON、FTTx、NGB、
三网融合、无线城市、泛在网络
新一代IP通信网:采用IPv6协议,具有非常巨大的地址空间,网络规模将更大,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更多,网络应用更广泛;可以提供100M以上的端到端高性能通信速度,可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讯技术,能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在几百KB以上。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ASON:即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的简称,是指一种具有灵活性、高可扩展性的能直接在光层上按需提供服务的光网络,是在光传送网中引入控制平面,以实现网络资源的按需分配从而实现光网络的智能化。
FTTx:即光纤接入(Fiber-to-the-x,x=H for home,P for premises, C for curb and N for node or neighborhood)的简称,其中FTTH光纤到户,FTTP光纤到驻地,FTTC光纤到路边/小区,FTTN光纤到结点。FTTx技术主要用于接入网络光纤化,范围从区域电信机房的局端设备到用户终端设备。
NGB:即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ext Generation Broadcasting network)的简称,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提供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音频节目、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
无线城市:就是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的服务,提供随时随地接入和速度更快的无线网络。
泛在网络:指无所不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帮助人类实现“4A”化通信,即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顺畅地通信。
|
第四章 全面提升电子政务水平
按照顶层设计、集约建设、统建共用、服务优先的要求,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集中建设区域电子政务应用支撑,大力推进政府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模式,推动全省电子政务协调发展。
一、电子政务支撑平台
(一)开展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统筹部门、区域、城乡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推动全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一体化集成、协同化应用、协调化发展”,建立顶层设计成果应用机制,提高电子政务统筹能力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统一服务渠道。按照“一级政府一个平台”的原则,整合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连接各类应用系统,实现一体化、一站式服务。集中建设政府12345非应急服务热线、110应急服务热线,整合、受理和提供政务信息、应急信息等服务,形成热线系统和门户网站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服务窗口。
(三)统一应用支撑。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和云计算服务平台,部署政务信息目录和交换系统,建设可复用的服务构件和技术构件软件,为各类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架构、应用平台、可信认证和应用软件服务。建设公务员门户网站,实现统一的单点登录、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系统集成。
二、电子政务应用
(一)通用基础应用。全面推进电子公文流转、档案电子化管理、政务即时通等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推进政务网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完善网上审批系统和行政执法平台,扩大电子监察范围。加快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产、数字化声像档案等通用行政资源管理业务的应用开发;推进政策制定、法规设立、规划编制、公共物品采购、行政审批、财政管理、监察审计等通用行政管理服务的应用开发,实现各类政务资源电子化集约建设、高效使用、有效管理。
(二)业务协同应用。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流程优化为主线,推动综合治税、城市管理、应急指挥、信用监管、社会保障、劳动就业、食品和药品安全监管、环境保护、治安维稳、大通关、证照年检等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统一开发部署决策和管理系统、宏观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产业结构分析决策系统,逐步开展跨部门的决策分析和预警分析服务,提升政府宏观调控和决策水平。
(三)部门行业应用。建设完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相关业务系统,实现信息化对省级核心业务全覆盖。基于部门顶层设计成果,全面推进发展改革、经贸、统计、工商、财政、税收、物价等服务经济发展的行业应用,推进住房、教育、文化、卫生、就业、社保、食品安全、交通运输等服务社会民生的行业应用,逐步实现各行业信息化覆盖。推进金财、金审、金人、金宏、金质等“金字工程”业务系统的集成化、一体化建设,形成纵横协作的电子政务一体化服务格局。
三、综合监管信息化
(一)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重点建设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系统,实现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对猪肉、蔬菜、水产品等大宗消费食品开展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追溯试点,并逐步扩大覆盖面。对药品实现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各环节全程可追溯。
(二)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推进省应急救援系统平台、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平台、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平台等网络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的监管,对接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安全生产监控管理网络体系。
(三)应急指挥信息化。以省级应急平台为枢纽,构建上联国务院应急平台,下联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市级应急平台的全省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系统和公共应急指挥系统。整合建设省市县三级应急资源保障管理系统,统一支撑各类专业应急,建成完善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并实现跨级跨部门的连接运行。
(四)市场监管信息化。搭建12315消费者维权网络一体化工作平台,建立网上举报投诉、打假查处的合作、交流与协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执法合作与联动。完善企业、个人征信数据库建设。
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一)业务信息资源开发。依照部门顶层设计成果,加强开发人、财、物、事、组织、自然资源、文献信息等各类业务对象信息资源。遵循一数一源原则,建立《政务信息资源采集目录》。健全信息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业务数据标准制定和使用的检查管理,完善信息采集更新机制,建立标准规范、时效鲜活、准确完整的数据环境;加强电子文件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健全信息采集体系。
(二)基础和共享主题信息资源开发。完善提升人口、法人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应用,建设行业统计数据库、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强化金融、税收、统计以及车辆、房产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进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系统建设。推动面向行业应用、趋势分析、综合应用等共享主题数据库建设,为智能电子政务提供基础数据共享、多源信息融合、数据挖掘与联网分析服务。
(三)信息公开和共享服务。依托门户网站、呼叫热线等服务渠道推进信息公开,开展咨询投诉、实时交流、民意调查等在线交互活动,推进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管理工作,提升政府民主政治水平。开发政务网信息搜索、信息订阅推送,在线信息比对、复用等服务。建设统一规范的证照信息库,建立面向政府部门之间使用的证照信息共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