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
专业设置与规模
| n1
| 专业设置
| A:专业定位准确,连续招生4年以上;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需要;
C:专业定位基本准确,连续招生4年以上;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基本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需要。
| 1.专业设置批文;
2.专业建设论证及发展规划;
3.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发展目标制定记录或情况说明;
4.专业对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
|
n2
| 专业发展
| A: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深入调查研究,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不断改造和拓宽专业服务面向,形成多个专业(技能)方向;不断进行专业开发,延伸专业链,形成以本专业为核心3个专业以上的专业群。
C:建立有专业指导委员会,深入调查研究,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形成有专业(技能)方向。
| 1.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机构表、章程和管理制度;
2.专业建设委员会研讨工作记录、总结;
3.近三年社会调查或行业调研原始材料;
4.近三年专业教学方案及滚动修改情况;
5.拓宽专业,建立专业群有关材料。
| 核心指标
|
n3
| 专业规模
| A:近3年该专业招生人数稳定增长,每年级招生(全日制):城市学校150人以上;农村学校120人以上;专业在校生:城市学校450人以上;农村学校360人以上;本专业在校生占全校在校生总数15%以上;学制内(3年)巩固率90%以上;
C:近3年招生人数稳定,每年级招生(全日制):城市学校120人以上;农村学校90人以上;专业在校生:城市学校360人以上;农村学校270人以上;本专业在校生占全校在校生总数15%以上;学制内(3年)巩固率80%以上。
| 1.本年度专业班级汇总表与花名册;
2.近3年学校在校生人数相关报表;
3.近3年专业招生录取名单;
4.近2届毕业生资格审核与验印登记表。
| 核心指标
|
n4
| 职业培训
| A:建立培训和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完善,工作计划规范;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技术和创业培训;发挥资源优势为周边学校及企业服务,近3年城市学校年均培训500人次以上,农村学校年均培训400人次以上,质量和效益良好。
C:建立培训和服务机构,有管理制度和工作计划;面向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近3年城市学校年均培训300人次以上,农村学校年均培训200人次以上。
| 1.培训制度及培训计划;
2.近3年有关培训招生简章、委托培训协议(合同)、课程安排表;
3.近3年每期学员花名册、考核统计;
4.有关培训服务质量和效益的证明材料。
|
|
M2
师资队伍
| n5
| 专业带
头人
| A:有2名以上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业课专任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近3年获自治区级教改成果或论文评比二等以上奖项,或担任公开出版教材的主编或主审,或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或职教论文;近2年有2个月以上到企业实践经历。
C:有2名以上本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专业课专任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带头人近3年获自治区级教改成果或论文评比三等以上奖项,或获地市级以上鉴定的教科研成果,或担任公开出版教材的编委,或公开发表教研论文;近2年有1个月以上到企业实践经历。
| 1.专业师资情况一览表;
2.专业师资各种证书复印件(学历、学位、职称、职业资格等)原件备查;
3.兼职教师一览表;
4.兼职教师聘用证书、协议书等;
5.兼职教师典型教案和课程表;
6.“双师型”教师一览表(含专业、职称、职业资格)。
| 核心指标
|
n6
| 师资结构
| A:专业教师的人数、学历、职称、梯队结构合理;有7名以上本科本专业毕业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专业课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市学校95%以上,农村学校85%以上;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或社会能工巧匠承担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占专任专业教师数的10~25%;外聘专业教师均具有中级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连续聘任2年以上;本专业生师比小于20∶1
C:有5名以上本科本专业毕业具有中级技术职务的专业课专任教师;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城市学校90%以上,农村学校80%以上;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社会能工巧匠承担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占专任专业教师数的10~25%;外聘专业教师均具有中级技术职务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连续聘任2年以上;本专业生师比小于25∶1
| 核心指标
|
n7
| “双师型”教师
| A:“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城市学校70%以上,农村学校60%以上
C:“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比例:城市学校60%以上,农村学校50%以上
|
|
n8
| 师资培养
| A、重视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中长期学习培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培养制度健全,培养经费保障;校本培训措施扎实,培训目标明确;依托教科研课题项目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团队学习效果好;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平均每两年到相关企业或单位锻炼2个月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近3年参与各级培训的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
C、重视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近3年年度实施计划和相应保障措施;有校本培训计划;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平均每两年到相关企业或单位锻炼2个月以上的比例达到40%以上;近3年参与各级培训的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30%以上。
| 1.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管理制度、经费投入统计表;
2.校本培训计划、内容、活动纪录,参加人员考勤考核等材料;
3.教师到企业或有关单位培训或实践制度,近3年培训或实践人员名单及企业反馈、考核情况等材料;
4.教师参加区内外培训研讨情况一览表;
5.教师境外培训、国际交流互访一览表;
6.教师培训总结与交流分享情况。
| 核心指标
|
n9
| 教学研究
| A:专业教研部门制定有年度教科研计划,教科研活动深入开展、成效显著;近3年本专业专任教师承担有自治区级(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并获奖三等奖项以上,或主编、参编正式出版专业教材,或参与自治区级(省部级)以上课题项目研究、撰写教科研论文并在省部级以上职业教育刊物公开发表的教师占本专业专任教师比例30%以上 ;
C:专业教研部门制定有年度教科研计划,教科研活动深入开展;近3年本专业专任教师承担有市级以上教学改革课题项目,并获三等奖项以上,或主编、参编正式出版专业教材、参与市级以上课题项目研究、撰写教科研论文在职业教育刊物公开发表的比例达20%以上;
| 1.专业教研部门近3年教研活动计划及记录有关材料;
2.专任教师参与教科研、参编教材、发表论文一览表;
3.承担教科研课题或项目统计表,成果证书;
4.发表论文清单、复印件;
5.出版教材统计及样书封面复印件。
| 核心指标
|
M3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
| n10
| 环境与制度建设
| 1.实训场所布局合理,安全设施完备;
2.具有与专业对应的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特色的育人环境;
3.实训室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
4.建立有设备使用记录档案;
5.实训室设备帐、卡、物相符;
6.实训手册、实训指导书齐全、规范
A:1~6项全部达标 C:其中两项未达标
| 1.实训基本场所布局图及具有企业文化的相关材料;
2.实训室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和学生实训质量监控记录等;
3.实训设备使用记录表;
4.实训基地设备帐、卡、物相关资料;
5.实训手册、指导书等材料。
|
|
n11
| 设备设施
| 1.实训基地建筑面积满足教学需要;
2.已发布教育行业标准的专业(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设备配置达到行业标准示范条件要求;未发布行业标准的但我区已发布专业设置标准的28个专业,设备配置达到标准中“示范”条件的要求;未发布行业标准和自治区未印发标准的专业,达到教育部职成司发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对实训设备的要求;
3.设备水平达到行业企业标准,并具有一定数量的标志性设备;
4.设备完好率达到90%以上;
5.校内实训室能满足每个学生1个实训工位的要求。
A:1~5项全部达标 C:第2项必须达标,其余有两项未达标。
| 1.实训基地布局图;
2.实训室一览表(含面积、工位、功能、设备总值等);
3.各实训室设备清单;
4.现有设备与“示范”标准对比表;
5.标志性设备及其先进性(简介、图片)。
| 核心指标
|
n12
| 实训教学
| A: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需求相匹配,职业能力训练内容与培养目标相一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较好实现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详实的实训教学计划,以及定期检查、考核的记录;实训开出率95%以上,效果良好;
C:深化实训教学改革,较好体现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实训教学计划,以及定期检查、考核的记录;实训开出率85%以上
| 1.实训项目一览表;
2.校内实训计划、总结;
3.实训考核登记表;
4.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手册;
5.实训开出统计表。
|
|
n13
| 顶岗实习
| A:建立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实训过程管理到位、组织实施效果好;实习考核规范;
C: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训过程管理到位、组织实施效果较好。
| 1.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书;
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考核方案;
3.相关材料(实习计划、手册、岗前教育、总结、指导记录等)。
|
|
M4
专业教学与课程
建设
| n14
| 常规管理
| A: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常规教学管理规范;管理手段先进,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教学档案完整,管理规范;
C: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常规教学管理较比较规范;教学档案完整。
| 1.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名单;
2.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
3.教学检查记录、汇总、总结等。
|
|
n15
| 教学方案
| A:人才培养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专业培养目标表述明确,具有可测性、可操作性和可实现性;实施性专业教学方案符合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案的指导意见》(桂教职成〔2006〕74号)的要求;
C:实施性专业教学方案符合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案的指导意见》(桂教职成〔2006〕74号)的要求
| 1.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介绍;
2.专业教学方案及实施情况介绍。
|
|
n16
| 课程体系
| 1.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有课程开发团队和课程改革规划与实施方案
2.课程改革有企业、行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方法和流程科学规范,能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方法;
3.确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体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4.公共基础课课时达到教育行政部门文件要求,落实部颁课程教学大纲,措施完善、质量有保障,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5.课程改革推进力度大,课程改革专项经费落实。
A:1~5项全部达标 C:有两项未达标。
| 1.专业课程开发团队名单和职责、工作记录;
2.相关调查、研讨、论证等资料;
3.专业课程改革规划和实施方案;
4.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
5.课程改革的台账资料或专题总结、研究性文章 ; 6.教师课程改革培训相关资料。
| 核心指标
|
n17
| 课程实施
| A: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改革,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项目教学法,推进研究性学习;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
C:能进行课程实施模式改革,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调动;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试行项目教学等模式;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 1.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2.课程实施过程材料(总结、论文、教师备课本、教案、课件、教学录像等);
3.项目教学法教学设计、教案;
4.信息化教学资源清单。
|
|
n18
| 课程评价
| A:建立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重视过程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广泛采用笔试、口试、观测、工件制作、作品评价等方法;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
C、重视评价方式改革,坚持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实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结合。
| 1.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及教改方案;
2.课程评价过程材料,如试卷、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记录等。
|
|
n19
| 教学资源
| A:校园网技术先进、功能齐全、使用有效;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专业书刊资料总量充足且能满足教学需求。
C:校园网功能齐全、使用有效;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和一定数量的专业书刊资料。
| 1.校园网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3.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明细、容量及使用状况;
3.专业图书台账、期刊统计表。
|
|
n20
| 教材建设
| A:按要求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公共(文化)基础课教材,专业课选用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用书目录》推荐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其它教材或按课程标准自编的校本教材;教材选用科学,体现职业能力培养,体现课改成果。
C:按要求使用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公共(文化)基础课教材,专业课选用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用书目录》推荐教材。
*使用盗版教材,评估一票否决。
| 1.教材选用一览表、采购订单(合同);
2.教材样书;
3.自编教材、讲义。
| 否决指标
|
M5
专业办学质量
| n21
| 质量监控
| A、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有专门组织或人员负责;监控措施得力,反馈及时,指导有效;有较完善的教学督导、听课评课、评教评学等制度;教师能定期开展社会和毕业生跟踪调研,了解专业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效调控教学。
C、重视教学质量监控;能开展教学督导、听课评课、评教评学等活动;能进行社会调研,了解有关信息,及时调控教学。
| 1.教学督导机构或专职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
2.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制度;
3.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过程材料或台帐资料(含教学督导、听课、评教和评学等原始资料); 4.专业教师的社会调研报告、建议和调控教学的资料。
| 核心指标
|
n22
| 双证率及就业质量
| A:近3年该专业毕业生有创业成功的典例,毕业生“双证率”95%以上,一次就业率90%以上,对口就业率7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称职率90%以上,优良率40%以上。
C:近3年该专业毕业生“双证率”85%以上,一次就业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6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的称职率70%以上,优良率40%以上。
| 1.毕业生双证情况一览表;
2.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5.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企业评价材料;
6.学生就业创业典型材料。
| 核心指标
|
n23
| 技能比赛
| A:学校近3年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自治区专业技能比赛,并取得二等奖(团体或个人)以上的奖项
C:学校近3年组织该专业学生参加自治区专业技能比赛,并取得三等奖(团体或个人)以上的奖项,或参加市级专业技能比赛并获一等奖(团体或个人)以上的奖项。
*近3年未组织参加自治区举办的专业技能比赛,实行一票否决
| 1.参赛相关文件(含选手名单);
2.获奖证书。
| 核心指标
否决指标
|
M6
校企合作与社会
服务
| n24
| 校企合作
| A:行业、企业参与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企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有2个以上稳定的具有较高资质的校外校企合作办学单位,双方在市场、资金、教学、研发、产业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合作单位能持续选用该专业毕业生,学校积极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关的生产、技术服务;
C:行业、企业参与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有2个以上较稳定的校外校企合作办学单位,合作单位能持续选用该专业毕业生。
| 1.校企合作书、合作企业资质证明;
2.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3.校企合作内容与层次说明材料;
4.学校为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服务的相关材料;
5.企业录用学生材料。
| 核心指标
|
n25
| 技能鉴定
| A:学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城市学校具有本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鉴定资质,制定了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管理制度,农村学校可与城市学校合作完成对应的培训鉴定;发挥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
C:学校具有本专业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考评资质,发挥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
| 1.职业技能鉴定组织机构;
2.培训鉴定资质一览表(工种、等级);
3.近3年校内学生培训鉴定统计表;
4.年3年校外学员培训鉴定统计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