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扎实推进”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指标体系。根据“十二五”时期杭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发展实际,按照稳定性和动态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区、县(市)综合考评的相关指标设置、权重、计算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适度增加体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指标,加大公共服务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比重;在社会评价调查指标中,更加突出对保障、改善民生的评价,进一步丰富体现城乡居民幸福感的调查内容。对市直单位要突出考核重点,体现考评导向,同时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从部门的“三定”方案中提炼主体工作职能,并固化为个性指标;对部分战略性的工作目标设置跟踪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注重考核指标的可持续性,实现长期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考核相结合。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根据考评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方向,科学设置个性化指标,采用差别权重,体现地区和部门差异,完善“功效系数法”,进一步增强考评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二)健全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绩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的范围、内容、方法、程序和要求,明确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绩效管理的基本途径,建立绩效管理系列制度。借鉴国内外政府绩效管理法制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适时启动我市绩效管理相关立法调研,进一步推动绩效管理实现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纪检、考评、组织、监察、发改、编委、人力社保、财政、审计、统计、法制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到绩效管理工作机构统筹协调和各责任单位各负其责相结合,密切配合,在建立绩效制度、确定绩效目标、加强过程管理与监督检查、采集绩效数据、运用绩效结果等方面形成合力,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强化绩效管理。加大目标考核的过程管理力度,开展目标管理要素考核,强化绩效信息动态跟踪。完善社会评价办法,变横向评价为纵向、横向评价相结合,并逐步引入直接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丰富社会评价的维度;调整充实样本库,增加行业和社会组织的投票权;加大专项工作目标的测评力度,让知情人评知情事和知情单位。进一步增强综合考评的发现和反馈功能,加大向上级反馈的深度,为市委、市政府全面掌握各地各部门工作运行状况提供依据,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加大向考评对象反馈的力度,帮助各地各部门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的办法;加大向社会反馈的广度,让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各地各部门的工作状况,增加考评工作的透明度,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