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培育战略支撑产业创新联盟以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十城千辆”试点工作为抓手或载体,制订产业技术路线图计划,充分发挥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优势,实行产学研合作的全球化战略,积极引进、吸纳国内外高端创新成果和人才,围绕战略性支撑产业,构建和完善创新链条,推动战略支撑产业做大做强。依托宇通客车、日产、海马(郑州)汽车、中航电动车、少林汽车、郑州汽车产业集聚区(中牟)等,引入、联合国内外优势技术力量和创新资源,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郑煤机、新大方重工、宇通重工、恒天重工、机械所、中铁隧道等重点企业,充分挖掘和培育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构建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依托辉煌科技、汉威电子、威科姆、晶诚科技、旭飞光电、光力科技、信大捷安等,充分利用信大、27所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优势,构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培育产品竞争力强、产业特征明晰、产业链条完整、骨干企业突出、产业规模显著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3.培育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基地以高新技术产品开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研发中心建设为抓手,以产品创新、创新驱动、差异化发展为指导原则,围绕铝加工产业、现代食品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以及传统基础产业的改造、提升、创新、发展,实施传统优势产业创新工程,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步伐,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及竞争能力,在创新链条、产业链条的形成与完善方面,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尽快与高新技术产业对接、融合,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发展态势,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重振雄风。
4.培育军民融合创新基地以军民两用高端技术产品为基础,以高科技重大成果转化应用为切入点,推动军地合作,共同发展。依托信大、27所、713所、郑大、机械所等高等院校、驻郑科研机构的创新实力和资源,在信息安全、下一代广电网、二代导航、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建设军民融合的创新、创业园区,积极吸引更多的国防工业民品研发机构和项目入驻,提高郑州市原始创新能力。
5.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企业,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各类企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培养、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支持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引导社会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流动,逐步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培育郑州市创新型企业百强。总结宇通集团、威科姆有限公司、郑煤机集团等国家创新型企业的先进经验,制定郑州市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认定与评价工作,完善地方财政和政府采购对创新型企业扶持办法。强化郑州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形成郑州创新型企业与国家创新型企业对接机制。到2015年,培育1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300家高新技术企业。
6.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在现有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挖掘和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的创新资源和其他科技资源,强化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技术贸易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企业孵化网络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网络平台的作用和功能,建立健全更有效、更便捷的服务机制,大幅度提高服务效能。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支撑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建立一批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主题鲜明、功能完善、服务上乘的创新服务共享网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