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突出以水源地保护和空气、土壤污染防治等为重点,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重点保护杂木河上游水源地。积极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区划,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分区保护。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规划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合格率达到100%,农村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建设区域内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强化监管,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实行在线监控,确保核心区城区及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达标率达到100%,规划区内重点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加大畜禽养殖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确保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稳定达标排放。
--大力减少污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规划区内火电、电石、水泥、铁合金等重点废气污染源防治力度,配套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氮污染防治设施,提高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处理率。在规划区内逐步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气,农村地区推广种植-养殖-沼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提高农村地区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使用率,切实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科学处置垃圾、废物。统筹安排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设施,实现垃圾收集处理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实现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专业运输,集中处理。医疗废物统一收集、统一管理、统一处理。
--加大农村污染防治力度。积极开展白色污染防治,帮助指导企业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项目,提高棚膜、地膜回收利用率;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限制农药化肥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有机肥,在规划区内培育建设有机食品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积极开展绿色单位、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力争2015年规划区内有1个乡镇、10个村创建为省级以上生态乡镇、生态村,到2030年规划区内所有乡镇、村达到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标准。
第五节 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在灾害多发地区建立健全专业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增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加强对各类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突出城镇和重点地区地震、地质灾害、防洪等预防和治理,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能力。组织实施和鼓励生态移民,逐步实现生态修复。加强中小型水库防汛工程建设,制订并实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形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积极建设抗旱备用水源工程,完善全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
第九章 创建精神文明示范区
坚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示范带动、融合发展,以实施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为核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龙头、文明示范通道为轴心、文明工业园区为支点、文明村镇为重点,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区域性、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努力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民主法制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公民素质明显提高,以积极健康、丰富多彩、服务人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着力将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打造成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区、城乡文明融合的展示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
第一节 实施城乡居民素质提升工程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提升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提升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深化公民意识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居民法治素质;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开展全民美育和礼仪教育,提升居民文明礼仪素质,大力推广普通话;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开展“除陋习、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狠刹赌博酗酒、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推进殡葬改革,革除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出口成“脏”、乱闯红灯、乱翻栏杆等恶习。
第二节 建设文明示范通道
坚持规划先行。切实做到金大快速通道沿线各功能要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建设。做好通道绿化工作,提高核心区内绿化覆盖率,打造景色秀美通道。加强通道沿线综合治理和日常管理,着力创建良好环境秩序。扎实开展文明样板路、文明示范窗口、交通安全文明村(校)、文明车站、文明号车等创建活动,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畅通、绿色、美观的文明示范通道。
第三节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发挥凉州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中心辐射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达到省级文明城市标准。广泛开展市民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文明交通教育,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高城市规划水平,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提高城市建设品位。结合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加强城市道路、供排水、供热、供电、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加强日常监管和综合治理,推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开展以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八大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扎实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等创建活动,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
推进共创共建活动,坚持城乡共建、企地共建、军(警)民共建,推动城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社会团体以及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与村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村镇建设公共设施、治理村容村貌、改善文化条件、发展社会服务、培训现代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警民共建活动,建设共建示范基地。有效整合城市、行业、工业园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创建资源,确定一批关联度高、操作性强的创建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积极实施“文明单位帮扶工程”,发挥各级各类文明单位优势,带头支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参与共创共建活动,为加快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贡献。
第四节 开展文明小城镇创建活动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着力解决小城镇环境卫生、道路绿化硬化、社会治安、文化设施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升小城镇文明形象和综合服务功能。逐步引进城市先进管理理念,加快小城镇向城市、村组向社区、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步伐,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内聚力。加大小城镇文明创建力度,力争将区域内组团节点乡镇逐步创建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文明小城镇。
--建设新农村。制定村镇发展规划,加快农村交通、水利、邮政、通信、电力、环卫、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富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组织实施“五村”建设示范工程①。
(① 五村。即1、“五好”:村村民主管理好、乡风文明好、村镇文化好、村容村貌好、农民生活好;2、“五通”:村村通电、通油路、通水、通电话宽带、通广播电视;3、“五改”:村村改院、改厨、改水、改厕、改圈;4、“五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有序化;5、“五有”:村村有文化体育场地、有多功能培训室、有农家书屋、有村级卫生室、有计生服务室。)坚持开展“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精神文化进村”、“爱国歌曲大家唱”和“我们的节日”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建农村文娱自乐班子,培育农村文化能人,发展农村新文化。
--培育新农民。不断强化农民思想道德、科普、法律、环保、卫生健康、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民。
--营造新环境。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健全卫生清洁制度,多方式解决农村燃料问题,清除粪便、柴禾、垃圾乱堆乱放问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除“脏乱差”现象,治理“白色”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营造整洁、优美、文明、宜居的新环境。
--倡导新风尚。健全自治组织,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坚持移风易俗,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农民之星等评选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培育德孝之风、互助之风、学习之风、和美之风、洁净之风。开展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四在农家”活动,培育科学健康文明新风尚。
第五节 创建文明工业园区
加强工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为园区发展提供坚强的战斗堡垒和组织保证。实施好园区通电、通路、通水、通气等工程,做好园区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工作,建设布局科学合理、功能设施完善、工程质量优质的工业园区。广泛开展园区爱国卫生运动,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园区噪声和“三废”治理达标,创建整洁优美园区环境。扎实开展文明企业、文明车间、文明仓库、文明班组、文明职工等创建评选活动,培育园区文明风尚。加强园区平安建设,创建井然有序的园区秩序。加强园区文化建设,培育特色鲜明的园区精神文化。加强园区诚信建设,大力开展“诚信企业”创建活动和“企业践行道德承诺”活动,引导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诚实守信、环保达标、照章纳税、产品优良、信用良好。
第十章 启动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行动计划
第一节 行动计划原则
--通过工业跨越发展,扭转核心区社会经济落后局面。立足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增效益,加快构筑新型工业发展体系,加速工业化进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国际及国内中东部产业转移。积极争取国家及甘肃的资金、政策支持,构建新型工业园。
--培育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着力改变低水平分散布局。选择重点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资金投入,先行发展若干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推进土地集约经营和规模化种植,以建设日光温室、养殖暖棚和林果基地为重点,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节水增收。
--推进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均等化配置共享。实施分类指导,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计划,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在城乡一体地区的均等化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制定专项建设实施方案。按行业编制专项实施方案,出台行业扶持发展优惠政策,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申请建设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特色,以核心区为依托,申请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在核心区中积极探索多样化统筹城乡发展模式。设立“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并积极争取列为部委国家试点。
--申请开展武威市、凉州区“市区合一”行政体制改革试点。立足武威市辖属县区少,县区党政主要领导由省直管,三县财政已实行“省直管县”的实际,从核心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的原则,从市区部分政府组织部门、公共服务单位开始,开展“市区合一”行政体制改革试点。
第二节 近期(2010-2015年)建设规划
一、近期重点发展区域
1、金大快速通道沿线建设。加快道路建设速度,严把工程质量关。2011年拉开主线路基,建成30公里;2012年全线建成。加快沿线生态林带、绿化工程和特色林果种植。
2、双城城区和组团发展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凉州城(含中心城与武南镇区)、大靖城中心镇区、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武威工业园、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黄羊工业园、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古浪工业园区土门工业集中区、大靖工业园、荣华工业园、黄羊河集团工业园10个产业集中区,丰乐镇、永昌镇、黄羊镇、土门镇、黄花滩乡驻地5个镇的镇区以及黄羊河农场行政机构驻地。
3、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沿金大快速通道选取80%的乡、村基本单元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加快小康住宅、村集体服务设施、设施农业、特色种植、规模养殖等项目的规划落实与示范建设。
二、近期重点项目建设
1、生态环境工程。
(1)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突出节水,提高用水效益,抓好水资源保障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生态移民试点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旱作农业,推广应用高新节水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用水,保证工业和生态用水,不断提高单方水效益。加大分水调水力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疏通6条干流河道,实施疏浚清淤工程。
(2)祁连山水源地保护工程。实施生态移民,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转为生态管护人员,加快缓冲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加大林缘区生态环境建设,封禁保护祁连山冰川及高山湿地,实行人工增雨作业,进一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3)核心区生态协调区工程。山前生态协调区限制开发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配合人工林种植工程,加速山前生态协调区的生态防护作用。凉州城建成区外围加强绿地建设,结合凉州区近期重点林业工程,拓展东部防风固沙林带,有效抵御风沙侵蚀。
(4)金大快速通道生态轴工程。分步骤完成金大快速通道两侧绿化建设。选择金大快速通道沿线工业园区、重要村镇拓展生态建设,打造金大快速通道沿线生态示范点。不同区域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展工业区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村镇林果示范点等各具特色的生态示范工程。
(5)城市生态绿地景观系统工程。建成海藏湖湿地公园、天马湖、滨河东路带状绿地公园,新城区绿地广场和老城区四个绿地小广场,改善凉州城生态环境。
2、交通物流设施。
(1)武威物流基地建设。制定推动武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内引外联,培育和扶持壮大一批骨干物流企业,启动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黄羊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和武威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尽快形成公铁联运、干支联网、分区合理、功能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
(2)道路交通建设。建设完成金武高速公路、金大快速通道、荣华运煤专线、营双高速公路;启动建设西武高速公路、临武高速公路;建设完成各组团发展核的主干路网,与金大快速通道紧密联接,纵横成网,四通八达。
3、公共服务设施
(1)住房。完成中心城老城区危旧房改造、主干道沿街旧房改造工程。确保完成二环路、新城区、武南镇区、黄羊镇区以内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适度开发建设高档住宅小区,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4平方米达到2015年的29平方米。大力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确保实现“人有所居”目标。
(2)教育。完成金大快速通道周边乡镇农村学校的调整。将武威职业学院升为本科职业院校。在核心区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
(3)卫生。集中布局核心区内卫生网络,支持三年内完成核心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4)文化体育。完成双城三组团核心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在新农村示范选点实现广播电视全覆盖,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武威市体育馆、武威市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千乡农民健身工程”。
4、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工程。近期凉州城区、永昌镇、武南镇、黄羊镇利用现状水厂供水,其他组团核心新建给水厂,给水厂可分期实施。
(2)污水工程。近期凉州城区保留现状污水处理厂,永丰组团、黄羊组团、土门组团、大靖城核心均新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可分期实施。
(3)供电工程。2015年,核心区供电形成以规划330千伏丰乐变和雷台变为供电单元的永丰组团;以现状330千伏凉州变为供电单元的凉州城;以规划330千伏黄羊变为供电单元的黄羊组团;以规划330千伏土门变和现状330千伏古浪变为供电单元的土门组团、大靖城。近期永丰组团保留现状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凉州城保留现状4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黄羊组团保留现状2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6座;土门组团、大靖城保留现状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