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武威城乡融合发展核心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排水设施建设。结合用地布局规划污水处理系统,双城三组团核心排水体系采用分流制,基本单元采用污水管道收集、集中处理;雨水利用道路边沟、明渠等就近排放。规划2030年,双城三组团核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单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排放系数采用0.80),“双城三组团”内各基本单元独立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居民生活用水,污水经处理后可用于农业灌溉等。(表8)

  表8 双城三组团核心污水设施近远期规模

名称

核心名称

污水厂名称

近期规模

远期规模

污水厂规模(万吨/日)

占地
  (公顷)

污水厂规模(万吨/日)

占地
  (公顷)

凉州城

中心城区

中心城
  污水厂

6.0

6.8

9.0

8.0

城区新建污水厂

3.4

4.3

5.0.

6.0

工业园
  污水厂

4.0

4.7

6.0

6.7

武南镇区

武南
  污水厂

1.6

3.3

2.2

3.3

大靖城

大靖镇区

大靖
  污水厂

2.5

3.5

4.0

4.7

永丰组团

丰乐核心

金太阳
  污水厂

0.6

1.4

1.6

2.3

永昌核心

新能源
  污水厂

2.2

3.2

4.8

5.0

黄羊组团

黄羊镇区

黄羊
  污水厂

1.0

2.0

1.3

2.2

黄羊河
  农场

黄羊河
  污水厂

0.6

1.2

0.8

1.6

土门组团

土门核心

土门
  污水厂

2.3

3.4

4.0

4.7

黄花核心

黄花滩
  污水厂

1.6

2.3

2.6

3.3


第二节 加强供配电设施建设



  综合考虑城市性质、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电力供应条件、居民生活水平及节能措施等因素,以“安全、经济、可靠”为基本原则,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电力保障能力。
  支持超高压输电走廊建设。根据建设河西大容量超高压输电走廊和全省电网布局,对于同一廊道的高压线路尽可能采用同塔双回或同塔四回架设,穿越城市中心区的高压线路尽可能采用钢管塔架设或是电缆入地敷设,以节约线路走廊占地。结合主干道路以及防护林带建设,为各电压等级高压走廊预留空间,支持750千伏电网及330千伏电力廊道建设。
  完善区域电网布局。结合各组团负荷特性,近期核心区在保持现状330千伏凉州变的基础上,规划新建丰乐、雷台、黄羊、土门等4座330千伏变电站。至2015年,核心区供电形成四大分区,丰乐组团由丰乐330千伏变电站和雷台33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支持;凉州城由330千伏凉州变提供电源支持;黄羊组团由330千伏黄羊变提供电源支持;土门组团及大靖城区域由330千伏土门变及核心区外的古浪33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支持。
  加强配电设施建设。利用核心区电力电网条件,依据组团发展和产业布局,逐步取消现有35千伏电网,完善110千伏电压等级供电系统,优化配电设施建设。至2030年,丰乐组团保留现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5座;凉州城保留现有4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黄羊组团保留现有2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0座;土门组团保留现有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11座;大靖城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6座。

第三节 提高通信保障能力



  以需求为导向,采用新技术,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网络资源,规模推进光纤网络建设,提升接入带宽,实现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智能化。
  加快电信管道建设。随着电信业务规模不断扩大,通信管线的建设应与核心区内道路建设同步。为避免重复建设,要严格执行共建共享政策,各通信运营商共同筹集资金完成核心区内管线建设,促进资源共享,以满足通信线路、有线电视及宽带互联网络等线路需求。
  完善光纤接入网系统。以FTTH\FTTO接入为手段,充分利用已建的光缆接入网资源,合理推进ODN建设,完善网络的物理覆盖和网络结构。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对重要用户重叠覆盖”的建设方针,遵循“简化交换网、建设支撑网、发展光纤接入网、提升业务网”的建设思路,结合现有核心区组团分布及交换端局的机房面积、位置、机型等综合因素,以及未来网络和业务发展的需要,确定目标接入点。实现光纤到户、到桌面,加快光纤在乡镇和行政村延伸,以满足未来核心区通信需要。
  提高宽带网应用水平。按照适度超前、满足接入的原则,宽带网建设将按智慧城市的感知控制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信息基础设施层次规划,充分使用物联网、云计算、IPV6、ICT、感知、无线接入、有线接入、数据挖掘、普适计算等多方面新技术,对不同的网络层次采用不同的建设策略。以凉州城为核心节点,以永丰组团、黄羊组团、土门组团、大靖城为汇聚节点组成环状加星型网络。
  扩大移动网覆盖面。全面打造核心区内3G精品网络,继续加大3G基站建设,规划期内新增宏基站670个,新增室内覆盖300个,规划中期引入LTE技术,使3G网络逐步向4G迈进。同时在凉州城以WLAN作为移动网补充接入手段,到规划期末新增WLAN热点3000个。
  拓展邮政服务领域。统筹规划,布局合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网络资源共享,营造邮政事业良好发展的社会环境。完善邮政实物传递网、综合信息网和邮政金融网络,完善邮政局所、“三农”服务站等设施,补充、调整和优化服务网点,消除邮政局所空白乡镇,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快捷方便的邮政网络体系。2030年凉州城区邮政所服务半径缩小到08公里/处,其他区域根据人口密度合理设置邮政所。

第四节 配套完善城镇供气供热系统



  抓住国家加快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机遇,落实支持沿线城镇天然气资源利用和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的政策,以管道天然气为主,压缩天然气和沼气等其他清洁能源作为补充,加快核心区城镇供气供热系统建设。
  合理布局天然气利用。重点支持凉州门站建设,预留高压出口,规划建设武威工业园区及武南、永昌、黄羊、土门高中压调压站。依据各组团条件规划建设一座高中压调压站,基本单元主要以管道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为主。不通管道天然气且人口比较集中的基本单元建设压缩天然气供气站,有条件的基本单元可以集中建设生物质能沼气站,或分散建设沼气池,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用气需求。
  完善城镇供热系统。以集中供热为主体、分散供热为补充,加快热电联产和区域集中供热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做好凉州城区城南和城北区域集中供热建设,加快建设2×350兆瓦武威热电联产工程和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区域集中供热工程,支持永丰组团丰乐核心利用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10兆瓦光热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依据各组团条件,规划建设永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2×300兆瓦集中供热工程,实施黄羊、土门、大靖组团集中供热改造和建设。鼓励工业企业利用清洁能源和工业余热,提高供热保障能力。

第五节 加快城镇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把组团核心及基本单元区域环卫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统一布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城乡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按照双城三组团核心服务半径不超过0.8公里标准设置垃圾收集站,提倡垃圾源头分类投放,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密闭压缩式分类收运和处理。近期规划建设凉州城核心2座大型垃圾中转站,远期规划建设凉州发放镇沙子沟村垃圾处理场和建设2×1.2兆瓦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处理规模达到1240吨/日。其他核心分别设置中型垃圾中转站1座,基本单元设置垃圾收集站,通过转运实施分级处理。2030年,核心区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100%。

第八章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突出“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治风沙”生态安全战略,以水源涵养、生态治理为主,建立连接山区和核心区的河流廊道,有效保护和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结合各区县农田林网和防风固沙工程建立核心区防沙屏障,改善区域生态条件。

第一节 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突出核心区生态安全战略地位,构建“一个生态绿轴、六条水源涵养廊道、多个生态协调区”的生态安全体系。
  一个生态绿轴:指金大生态轴线。以金大快速通道为轴线,辐射周边村庄、农田和道路,轴线覆盖重点村镇内打造高品质的绿地系统,重点营造公共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绿地系统建设注重空间秩序的建立与人居环境的营造,并结合历史文化及休闲旅游加以发展,形成贯通核心区绿地、良田、水域的生态轴。
  六条水源涵养廊道:指以西营河、金塔河、杂木河、黄羊河、古浪河、大靖河干流为重点,突出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快疏通六条干流水系河道,打通东部山区至核心区的河流廊道,为核心区发展提供保障。
  多个生态协调区:指根据区域内生态本底条件与特点,建立区域生态协调区。依托核心区西南生态条件较好的山前地带,建立山前生态协调区,为周围工业园区和村镇组团的发展提供生态支撑。依托凉州城生态绿地、公园等建设,形成环绕凉州城的生态协调区,美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在沙漠与绿洲交接的边缘区建立防沙屏障及水体保护区。

第二节 实施城乡空间管制



  根据核心区国土空间不同特点,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为基础,按照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实行空间管制措施,实现有限开发和有序开发。
  建成区。指产业和人口较为集中区域,重点是改善城市建成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加大建成区绿化建设和污染物治理力度,逐步提升建成区城市功能,转移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减少城市发展对老城区带来的压力。加强对居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构建生态良好的城区环境,增强城市品位和魅力。
  适宜建设区。指工程建设限制和生态限制性较小的区域,区域内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可行性较高。做好土地利用规划,把握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布局,尽量减小新建区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限制建设区。指山前防护缓冲区域和坡度较陡不适宜建设区域。城镇发展应尽量避让限制建设区,同时区域内加强生态建设。限制建设区内进行城市建设有一定的工程或生态环境限制性。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地区进行建设用地开发时,要通过相关的工程措施加强建筑物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禁止建设区。指生态敏感性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差、不宜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域。核心区规划范围内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山体保护范围、坡度大于25度以上区域、河流水域、水库缓冲区、高压走廊、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光缆、断裂带两侧、铁路及高速公路防护区等。通过控制性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实行自然修复和保护。

第三节 加强水资源保护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围绕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切实转变用水方式,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完善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统筹水资源配置。依据核心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加强对毛藏水库、西营水库、南营水库、黄羊水库、曹家湖水库、十八里堡水库、大靖峡水库以及当地的地下水资源科学调配,以协调区域内水资源利用为重点,积极争取景电提灌工程指标,增强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全面推进节水工作。注重农业节水,鼓励种植节水农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抓好工业节水,积极发展低耗水产业,推广先进节水工艺技术,鼓励企业开展废水处理回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加强生活节水,有效管理供水设施,减少管网漏失率,积极推广节水器具,创建节水型城镇。
  --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实施好石羊河流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开工建设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建设武威城区供水、毛藏水库等工程。继续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古浪引黄灌区续建工程,实施好纳入全国规划的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科学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工程项目,为核心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第四节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