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十二五”节能规划的通知
(济政发〔2011〕3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济南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济南市人民政府
二O一一年九月五日

  济南市“十二五”节能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十一五”节能降耗成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节能工作回顾
  (一)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任务目标。2006年-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3.53%、4.64%、6.48%、5.40%和4.21%。201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为1.00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22.04%。2006年-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5.59%、7.05%、10.35%、7.45%、6.67%。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40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2%。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22%的责任目标。除工业领域外,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其他重点领域节能效果也较为显著,建筑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2.2%,交通运输业单位运输量能耗下降5%,公共机构耗电、耗水连续3年同比降低5%,确保了“十一五”节能目标的按期完成。
  (二)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846.2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911亿元,年均增长13.9%。同期,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由2411.2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3524.5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8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7。其中,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13亿元,比2005年增长81.8%,年均增长12.7%,而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年均增长4.12%,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3;201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058亿元,年均增长15.4%,而第三产业能耗年均增长13.48%,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7。
  (三)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通过强力推进节能降耗,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低能耗行业快速发展。一是全市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7.1∶46∶46.9调整为2010年的5.5∶41.9∶52.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4.6%,比“十五”末提高2.8个百分点。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1.5%,产值和比重分别比2005年增加1508亿元和11.4个百分点,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名、优、特产品。三是推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通过组织实施八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落实国家、省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建立领导联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开辟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绿色通道,“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599.3亿元,取得了明显的产业提升效果。四是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淘汰落后炼钢产能150万吨、炼铁83万吨、小火电机组40.2万千瓦、水泥立窑生产线24条,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度。五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较大进展,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力诺瑞特、桑乐、豪客等企业已形成了完整的太阳能光热、光电产业链,着力支持力诺集团光热光电、山东晟朗光伏、华光光电子发光二极管(LED)等一批重点项目,积极推进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风电、平阴大唐风电等项目建设,新能源产业已形成年销售收入260亿元的能力。全面推动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及成套技术应用,实施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建筑面积721万平方米。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15万户,年减少能源消费4万吨标准煤。
  (四)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十一五”期间,十大节能工程在我市得到大力实施,一批重大节能项目得到国家、省、市支持。冶金行业的干熄焦、燃气蒸汽联合发电、连铸连轧、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水泥行业的水泥窑尾余热发电、窑体余热回收利用、助磨剂技术;热电行业的冷却水余热利用、热电联产技术;化肥行业的造气炉烟气余热回收、造气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炼油企业的火炬气回收、低温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绿色照明、电机变频调速技术、燃煤锅炉节能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优化等重大节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全市公共机构照明、空调、电梯等实现了收效明显的节能改造。作为国家“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我市目前运营的100辆柴电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单车能耗下降30%以上,至2012年,各种新能源汽车运营车辆将达到1610辆。
  (五)建立了较完备的节能管理体系。“十一五”期间,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市节能监察支队等节能管理和节能监察机构。各县(市)区政府也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首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节能办(科)等节能日常管理机构。重点用能企业在强化节能职能管理基础上,设立了能源管理岗位,部分企业参加了能源管理师培训,首批能源管理师已经持证上岗。初步构建了市、县(市)区、企业三级节能管理网络,形成了较有力的节能工作体系,为有效开展节能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
  (六)加快了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市十分重视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市场作用,切实提高节能效率,降低节能成本。行政区域内通过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企业13家,通过省认定的能源审计机构17家,具有能源利用监测资质的机构2家。上述单位对我市100户重点用能企业、50户重点公共机构进行了能源审计,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22项,对部分重点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开展了能源利用监测,为全面摸清重点企业和重点用能单位能耗状况、分析用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