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抓好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积极培育一批从事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的思路,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重点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农民调整品种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建设一批区域性、规模化的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着力实施“菜篮子”工程,集中打造重庆主城、区县城和集镇三级保供蔬菜基地,形成主城区供给有核心基地县、区县城供应有专业乡镇、集镇消费有专业村社保障的蔬菜产供销格局。到2015年,努力把重庆建成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和高山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和火锅调料原料生产与加工基地。加快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稳量提质发展生猪,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到2015年,全市出栏生猪达到2300万头、肉牛80万头、肉羊400万只。加快实施“吨鱼万元”和“稻鳅双千”工程,大力发展以三峡水库为重点的天然生态渔业。到2015年,全市安全淡水水产品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
三、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积极支持种植、养殖大户和基层供销部门牵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加快“自然农户”向“法人农户”转变的步伐,精心培育与安全农产品生产要求相适应的生产经营平台。加大政策扶持和工作指导力度,优化配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土地、劳动力、资金等生产要素,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规模效益。实行项目引导、市场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推广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行动,支持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到“十二五”末,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00个以上,实现350万户以上农户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参合率提高到50%。
四、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坚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有机结合,精心培育一批国家和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在推行农业标准化中的主力军作用。开展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场“三园两场”创建活动,为全面推行实施农业标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加快建立粮食、柑橘、无公害蔬菜、生猪、草食牲畜、家禽、生态鱼、有机茶、油菜等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实行项目和投资倾斜,支持区县(自治县)因地制宜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场)、示范乡镇、示范村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编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投入品技术标准和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到“十二五”末,全市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个,制定和修订农业地方标准350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产品生产企业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