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额度:本方向内容(3)支持额度不超过700万元,其他每项内容支持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三)海洋科技
方向1、长江河口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上海市赤潮应急监测平台,建立不小于2500平方公里的监测示范区,赤潮毒素样品检测时间小于2小时。研究横沙东滩成陆机制,提出适合上海近海海洋开发的横沙东滩规划设想及其发展战略。研究长江口水文水环境监测网络技术方案,建立水文水环境监测要素的技术标准及资料传输和整编规程。查明上海港海域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并构建上海港物种数据库,建立上海港外来入侵生物监测技术体系。分析海岸形状,防浪堤等在减缓海啸灾害中的作用机理,建立核电站抗海啸设计的核心技术。
研究内容:(1)上海市赤潮应急监测平台建设及示范应用;(2)长江河口横沙东滩成陆机制及其近海海洋开发研究;(3)长江河口海洋水文水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与应用研究;(4)上海港外来入侵生物监控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5)核电站抗海啸能力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资助额度:本方向内容(1)支持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内容(2)支持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其它内容每项支持额度200万元。
方向2、海洋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
研究目标:围绕海洋能源产业需求,建立一套适合东海平湖地区勘探开发一体化的工作流程及其相配套工艺技术,探井、评价井成功率70%以上;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沉积防护技术,提高海洋石油开采工具(震击器、钻具、深海磨铣类等)使用寿命5--10倍;开发一套海上风电场的220KV海缆敷埋设备并形成施工工艺;研发在5级海况条件下具备自航能力,具备避障及定位控制功能的海上溢油处理水面机器人;提出海水淡化副产的高浓度盐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实施路径。
研究内容:(1)东海平湖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研究;(2)海上石油钻采用具的耐磨耐蚀关键防护技术;(3)海上风电场220KV海缆敷埋施工技术及设备研究;(4)海上溢油处理水面机器人;(5)海水淡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资助额度:本方向每项内容支持额度不超过100万元。
方向3、海底观测仪器与装备
研究目标:为积极促进海洋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开发海洋地震\海啸监测光纤传感器、水下轻型高分辨率图像声纳、高精度海洋铯光泵磁力仪等海底观测仪器,其技术指标要求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样机必须在海底现场环境进行一定周期的测试,达到可应用程度。研究海洋仪器装备测控技术,建立小衢山海底多功能海洋仪器测试试验系统和海洋综合观测站;研制一套与最大工作水深500米水下作业机器人配套的水面支持系统和水下作业系统工具,并针对东海海底观测网工程进行海试。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