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职能作用,每年至少召开1次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知识产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进一步加强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强化管理与执法功能,充实队伍,提高素质,保障经费,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产业集聚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加强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不断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
3.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
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审议试点工作,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涉及国家利益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并购或重组、技术出口等活动,凡在以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单体项目中,使用财政及国有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实行知识产权审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议办法。建立以政府部门为主、重点行业、企业参加的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增强知识产权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加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中的知识产权预警研究,定期发布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相关的动态信息,对可能发生的涉及面较广、影响力较大的知识产权纠纷提出警示。
(四)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1.加强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壮大服务队伍。建立中介服务机构诚信管理制度,规范执业管理。支持中介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功能,提高专业水平。大力推进名牌服务机构、优秀代理人等名牌创优活动。强化市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维权援助中心等机构的职能作用,创新服务方式,增强发展实力。创办郑州市知识产权服务联盟,面向社会开展知识产权的查新、咨询、评估等工作,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技术的创造、运用和流转。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协会,推动行业自律管理。
2.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
立足省会和中原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等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整合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市场,构建以市知识产权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窗口、以各类知识产权技术与产品交易会为平台,以网上交易、其他技术产权交易和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市场为基础的信息充分、交易活跃、秩序良好的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办好在我市举办的各种知识产权交易展会,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搭建平台,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服务。健全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形成流转顺畅的知识产权交易机制。
(五)推进知识产权创新工程为了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立的目标,要重点抓好“九大创新工程”。
1.知识产权产业化工程。
继续实施并加大对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产业化的财政、税收、投融资和政府采购优惠政策,确立知识产权运用专项基金的财政投入常态机制。逐步构建以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导向,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资金参与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完善机关、企业、中介服务相结合的“三联共建”机制,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能力。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建立完善社会化知识产权权益担保机制,支持和引导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知识产权提供担保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