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学习贯彻《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六)金太阳、十城千辆和十城万盏科技应用示范工程。金太阳,实施风光储输等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促进风电、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确保张家口“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英利集团“定州10MW光伏屋顶并网发电”、新奥集团“330KW未来能源生态城用户侧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完成,助推光伏产业发展。十城千辆,在唐山市示范推广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其他公共领域用车,构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及电池回收、车辆保养服务体系,探索“车电分离”、“线路特许经营权招标”等新型运营模式。十城万盏,按照科技部批准的石家庄和保定市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实施方案,加强LED照明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探索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示范工程运行模式,建立应用示范工程与地方重点企业的联动机制,扩大LED产品应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到“十二五”末,省内光伏、风电产品应用市场初步形成;十城千辆示范运营取得明显成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网络化、便利化;LED照明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全省LED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七)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以4000万亩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核心,以作物优质高产和专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集成和成果示范推广为重点,研究建立进一步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的高效生产技术体系,重点加强粮食高产、优质、节水技术开发和技术集成创新,形成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节水高产高效技术、黑龙港地区小麦玉米两熟节水抗逆丰产高效技术、燕山山麓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稳产高产高效技术等技术体系,并示范推广,为保障我省乃至国家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到“十二五”末,在太行山山前平原、黑龙港地区和燕山山麓平原等不同生态类型区建成小麦玉米两熟核心试验区、技术示范区和技术辐射区1000万亩以上,核心区高产攻关田夏秋两季粮食单产达到1300公斤以上,示范区单产达1200公斤以上,为全省粮食增产和优质生产提供示范样板。
  (八)太行山、燕山科技开发工程。重点推进山区优势果品省力化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技术开发、山区设施农业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山区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示范,攻克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建立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应用推广,解决制约我省山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全面优化绿色果品、生态养殖、特色杂粮、名贵药材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生态旅游、食用菌、生物质能源、设施农业等新型特色产业,开展山区生态修复、尾矿治理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到“十二五”末,建成山区特色精品果树带,特色名牌农副产品达到30个,农业特色产业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实现山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推进8项重大科技行动
  (一)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行动。加强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在农业、制药、能源、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资助一批原创度高、应用性强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在数理、化学、基础生物学、医学等研究领域,重点培育一批优势学科,提高我省基础科学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期间资助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达到500项以上,深入实施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计划,培养造就一批进入国内外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充分发挥钢铁、医药联合研究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高校与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针对我省重点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培育与重点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团队,解决重大、关键、共性科学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国家973计划项目源的培育和储备。以优秀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主要依托,面向前沿性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需求,重点部署20个以上具有优势特色的省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实施一批国家973计划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
  (二)重大专利创制与产业化行动。支持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大对发明专利的资助力度和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及保护的支持,提高全社会把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选择300项具有较大市场潜力、高效益、高质量的发明专利技术,开展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专利权质押贷款融资,加快专利技术产业化,力争到2015年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专利项目10项,超千万元的项目50项。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专利技术应用,抓好石家庄市生物医药、唐山市陶瓷中小企业集聚区建设,分期、分批培育一批具有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集聚区,重点扶持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创造潜力的中小企业,力争到2015年培育形成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中小企业50家。
  (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行动。着力打造支撑产业升级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重点依托具有优秀创新团队、较强工程试验条件和产业化能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高速动车组、电动汽车等一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我省企业在海外、在京津和环首都地区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成果和技术人才,提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竞争力;加强燕山大学冷轧板带装备及工艺、河北农业大学北方山区农业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北科技大学国家生物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布局。增强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提升英利、新奥、石药、华药、国电联合动力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和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力争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和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实现突破,形成新兴产业研发优势;支持培育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加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培养和优势研究团队建设,为我省产业技术升级和科技创新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研究制定鼓励政策和加强管理评估,建立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促进已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调整研究方向,改善科研环境和实验条件,多出高水平创新成果,争创国家级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