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能环保产业与资源环境技术研发应用。重点推进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开发应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低碳生产技术,为实现全省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1.重点内容。节能环保。支持高效输变电传输设备、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节能监测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应用,发展生物处理、环境监测、大气和水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技术和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冶金,重点开展焦炉煤气脱硫脱氰,高炉余压发电,焦化干法熄焦,高炉煤气干法除尘,烧结机脱硫脱硝技术,高炉煤气燃气轮机发电节能等高效节能与污染物减排技术研究及推广。化工,重点开展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技术、干法乙炔技术、工业废酸渗析阴膜回收技术、高浓度、难生化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电石渣制水泥等技术研发与推广,加强染料、农药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加快含碳工业废气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制药,重点开展绿色制药产品设计及清洁生产、制药工业循环经济促进技术、制药废水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建材,重点研究开发提高纯低温余热发电效率技术,高效粉磨技术及设备,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利用固体废弃物等替代粘土配料生产水泥的技术,浮法玻璃生产线能源综合利用技术,陶瓷生产零排放技术。纺织,重点研究开发酶法退浆工艺,棉布前处理冷轧堆一步法工艺,氧漂后的生物酶脱氧工艺,等离子织物整理新技术,雾染色工艺,红外线定向辐射器代替普通电热原件及煤气技术,超临界流体染色新工艺。造纸,重点研究开发洗涤筛浆系统用水的封闭循环串联洗选技术,无元素氯漂白技术,废纸中印刷油墨高效脱除技术及装备,超高得率制浆技术等其他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资源环境。围绕水、土地、矿产以及能源、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等领域,重点开展生态环境安全与建设、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农业水资源可持续综合利用、城市生态用水综合利用、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饮用水安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微生物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矿山尾矿综合利用与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技术的研发、引进、集成与示范,提高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水平。积极推进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开展海河南系子牙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和关键技术,支持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2.预期目标。到“十二五”末,在冶金、建材、化工、医药、纺织、造纸等行业的节能减排主要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新一轮节能减排“双三十”行动提供技术支撑,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技术取得重大进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七)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强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的研究,提升我省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推动整车、关键零部件及充电设备产业化,同时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培育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1.重点内容。整车,支持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研发。混合动力汽车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策略、机电耦合方案设计技术等研究;纯电动汽车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集成、设计技术、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技术等研究;燃料电池汽车重点开展燃料电池发动机设计技术、整车电气安全和氢安全系统技术等研究。关键零部件,突破电池、电机、电控、快速充电装置等零部件关键技术。电池重点开展动力电池及正负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池隔膜、成组技术、电池管理系统等研究;电机重点开展240~500千瓦永磁无刷直流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永磁电机耐高温材料等研究;控制系统重点开展高可靠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能量优化管理系统等研究;快速充电装置重点开展快速充电技术、大功率DC-DC变换器、自动化充电管理技术等研究。示范运行关键技术,加强数据采集及信息化管理平台、充电基础设施优化配置、测试与标准化评价、新型供电系统开发、新能源汽车故障快速诊断技术等示范运行技术研究。
2.预期目标。到“十二五”末,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电机、控制、快速充电等技术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整车研发及产业化步伐。唐山曹妃甸电动汽车城、保定长城新能源汽车基地、保定长安电动客车基地、邢台新能源汽车及装备基地等初具规模。
(八)海洋资源利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重点开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深度开发、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为加快沿海产业带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重点内容。海水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开发,开展海水淡化、海水化学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与装备和海水综合利用共性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发高效节能的海水提钾大型化、连续化成套技术与装备,海水提锂、提铀等新工艺技术及其高端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开发高水收率、低碳化海水淡化新技术和海水淡化专用材料、能量回收装置、高压泵等关键设备,研制新型海水淡化技术与成套装置;开展海水利用预处理和后处理大型化成套设备研发与应用示范,研发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与装备,开发专用新型防腐技术装备和涂料;开展发电、供热、海水淡化、海水直接与综合利用及现代海洋化工相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以提高海洋药物研发与创新能力为目标,挖掘一批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及先导化合物,开发一批多糖类、活性多肽、皂苷类等海洋生化药物、特定功能的海洋新型酶制剂、功能性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农用生物制剂、增强免疫功能保健品和天然调味品等高增值产品;利用大宗水产品的加工废弃物,开发天然活性钙、活性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示范,针对我省海岸严重侵蚀问题,开展人工沙坝、生态海堤、人工养滩等生态修复和生态环境养护技术体系研究,建设北戴河海滩修复技术示范区;针对沿海河口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问题,开展封滩育草、退养还滩等生态修复技术研究;针对渔业资源严重衰退问题,开展人工鱼藻礁、增殖放流等生态恢复技术、养殖环境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2.预期目标。到“十二五”末,突破一批海水利用成套技术,开发一批大规模海水利用成套装备;在曹妃甸新区创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水利用示范工程,打造国家级海水利用基地;建立海洋大宗、优势水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明显市场优势的高端产品;逐步建立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海洋灾害预测预警和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