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运振兴工程取得历史性突破。全省港航建设完成投资10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9.63倍。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的武汉新港建设打破行政区划,30多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全省港口新增吞吐能力7200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140万标箱,新增船舶运力391万载重吨。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建成运营,汉江航道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面开工,千吨级航道圈初现雏形。
(六)公路水路运输生产持续增长。全省公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46.4%、76.4%、112.1%和329.9%;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103.3%、158.5%。集公路、铁路、公交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杨春湖综合客运换乘中心开通运营,所有市县均为符合规范的三级以上客运站覆盖;以武汉高桥物流中心、宜昌货运中心为代表的物流园区示范效应日益明显,交通枢纽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七)交通安全监管与应急体系全面完善。全省运输船舶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均较“十五”时期下降70%以上,水上交通生产和运输安全平稳可控。营运车辆超载超限得到有效遏制。实践创造了“除雪清障、重车碾压、路警开道、结队通行、限载限速、科学调度”24字“抗冰雪、保安全、高速公路低速行驶法”,成功应对2008年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成功保障汶川地震各类救灾物资运输,成功保障奥运会、残奥会和中博会等交通运输安全。节假日旅客运输平稳有序。
(八)多元化筹融资能力显著增强。争取交通运输部“十一五”时期对湖北投资突破21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交通建设投资市场全面开放,企业投资高速公路占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48%,占在建高速公路的44%;全省港航建设项目中,近三分之二的项目由企业投资建设。“以政府投资为主导、以企业融资为补充、以银行信贷为支撑”的湖北交通GEB(政府-企业-银行)投融资平台为加快湖北交通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九)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探索形成了特长隧道(群)建设、高墩大跨桥梁建设、高路堤、高陡边坡防护等一系列山区高速公路成套关键技术。交通公众出行服务、高速公路视频监控、营运车辆GPS监控等一批交通应用系统投入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十)行业重大改革平稳有序。公路养路费等“六项规费”全面取消,燃油税改革平稳有序;全省103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收费;交通投资体制改革、车购税管理体制改革、长江水监体制改革、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重大改革平稳有序推进;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运输厅物流发展局正式挂牌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