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总体目标
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我市的食品安全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1.在制度规范上,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系列制度,重点制订和推行以下七项制度:市场食品准入制度、食品进货查验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信息报告和公布制度、生产经营者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不合格食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安全巡查及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在运行系统上,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和服务系统,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逐步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信用服务的需求。
3.在信用活动上,通过宣传教育、需求培养、正反面典型宣传、示范街(店)创建、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专项整顿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食品安全信用意识,营造食品安全信用环境。
4.在运行机制上,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运行机制和集中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发挥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引导、督促功能,对食品市场中的制假售假、生产经营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的警示和惩戒作用。
(三)具体目标
1. 市级生猪定点屠宰厂“瘦肉精”每批次抽检率不低于3%;
2.全市地产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控制在10%以内;
3.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95%以上、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80%以上;
4. 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至2005年底,95%以上经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实现无禁用农业投入品使用现象;
5.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获生产许可证达到100%;
6.整顿全市散装食品市场,严格落实卫生部《散装食品卫生管理规范》,2005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全市大、中型食品商场(超市)销售的直接入口食品和不需清洗即可加工的散装食品,均加盖隔离罩、配备专人销售、加贴食品标识(包括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食用方法);
7.建立经营、消费环节的索证索票制度,全市大、中型市场、超市、宾馆饭店进货索证索票率达100%;
8.在全市重点培育建设3处集货源组织、质量检测、加工贮存、配送服务于一体的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9.消除本地肉、乳、海产品、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及宾馆饭店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