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5年青岛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5.拓展实施集团消费“阳光食品工程”,年内力争覆盖35万消费人群,供应企业达到100个;在市内四区发展绿色消费社区6 0个,在其他区市各发展2个绿色消费试点社区,使全市参与创建活动的社区达到120个。

  6.2005年6月底以前基本完成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冷冻饮品、方便面、饼干、罐头、速冻面米食品、膨化食品等 10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并从2005年7月1日开始进行无证查处;加快实施茶叶、糖果、果脯蜜饯等其余13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

  7.全市食品生产加工秩序进一步规范,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及时查处,食品产业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意识进一步增强,确保我市食品质量安全。

  8.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 在大中型商场、超市和农产品市场,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初步建立起食品安全信用的系列制度,重点制订和推行以下七项制度: 市场食品准入制度、食品进货查验登记和索证索票制度、信息报告和公布制度、生产经营者不良行为记录制度、不合格食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安全巡查及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9.将“12315”不断向商场(市场)、社区、村镇、校园、军营等延伸,全面实施“12315”“五进”工程,指导建立“123 15维权联络点”,年底前达到应建总数的80%。

  10.95%以上的餐饮业和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对所发放的食品卫生许可证检查覆盖率达到95 %以上。

  (三)工作安排

  1.加强食品源头的整治和监管

  (1)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针对我市农产品生产实际情况,强化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治理,按照产区分布、产品生产季节等,选择重点产地或区域,年内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已经纳入规划建设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及蔬菜、瓜类、水果、坚果、茶叶生产专业镇、专业村、产地批发市场等进行农残例行监测。

  (2)深入开展兽药、饲料管理和质量监察专项治理活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工商、质监、渔业管理等部门,年内集中开展全市兽药、饲料专项治理活动;工商、公安等部门开展兽用生物制品专项治理活动,取缔超范围经营兽用生物制品违法单位;集中开展无证生产经营兽药和饲料违法行为的专项清理,取缔无证生产、经营业户,查处假冒批文的兽药、饲料添加剂。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