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各部门要加强与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共同规划和建设好相关的业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和业务系统(如项目数据库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统计信息数据库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社保医保等五保系统,人口数据管理系统等),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减少重复投资。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较为成熟的情况下,逐步将部分政务工作搬到网上,实现网上办公。
(五)建立县情/区情数据库系统
建立和完善县情/区情数据库系统,对辖区内地理信息、资源信息、法人信息、工农业产品信息、服务业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和科教文卫体信息等进行采集和加工,并通过市政府网站、县区政府网站、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呼叫中心系统、信息服务终端)等途径进行发布。
(六)建立面向社会的政府公共信息服务体系
各县区要建设、运行、管理好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各自的二级网站,落实相应的人员与机构,定时更新政务及相关服务信息,不断增加网上政务服务的内容。
(七)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工作
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应用。加快农业信息采集网建设,收集、开发和利用各种农业产销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统计信息、乡镇企业信息和农业的预测预报信息;建立土地的基本数据和动态数据库,为农田及作物建立育种、灌溉、施肥等有效指导,实现节能、降耗、增产的信息保障系统;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做好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以农业信息服务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植专业户、农业专业协会上网;积极推动农业电子商务服务。
(八)抓好企业信息化工作
通过示范效应,推动有条件的直属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使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升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通过在研发和生产各个环节中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MRPII/ERP等先进的信息应用系统,实现企业研发与生产的信息化;通过使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和电子商务技术等提升企业采购销售系统的市场化水平;大力鼓励企业上网,积极倡导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九)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平
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是“十五”期间市信息化工作三项示范工程之一,县区要把推动商贸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与电子商务、餐饮宾馆和旅游业的信息化改造、社区服务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同时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辖区内服务业的信息化改造及全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有条件的县区,可根据自身实际,规划和建设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十)培育并扶持辖区内的信息产业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